主页 > 后台易尔灵网络科技

如何看待财新网?

102 2023-12-18 09:43

到今年为止,已经订阅财新三年了,第一年订的财新通,第二年开始订的数据通Lite。

三年下来,个人认为使用体验还是相当不错的,新闻相当及时,无愧于财新这块牌子,早些时候每天早上有“财新Morning Call”可以听,速览重要新闻,晚上有“重点来了”,分析财经民生热点,值得一提的是,财新视听前总编辑张鸿曾在央视财经频道工作,参与创办了多档财经节目。

张鸿,财新传媒编委、财新视听总编辑,记者、主持人、财经评论员、电视制作人。张鸿1992年入职中国建设银行安徽信托公司,担任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交易员。1998年进入媒体,先后任新华社音像新闻编辑部记者;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证券节目主编、主持人;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记者,参与创办早间资讯节目《第一时间》并任主编;2008年参与创办中央电视台首档财经评论节目《今日观察》(后更名《央视财经评论》)并担任专职评论员。2016年8月张鸿从央视离职,入职财新。来源:百度百科

21年年中财新的音频频道全面升级,节目暂停播出,视频也少了许多,但新闻水平还是过硬的,因此我又订了两年数据通会员,今年会员费又涨了,但冲着它的新闻专业主义,我还是会续订的。

根据去年财新传媒的公告,其付费订阅用户攀升至85万,位居全国第九,超越了日经新闻,可谓成绩喜人。

此前,世界规模及影响力最大的报刊行业组织——国际报刊联盟(FIPP)已连续多年发布《全球数字订阅报告》,披露全球媒体内容付费订阅数据,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及创新成果。2019年,财新以30万付费订阅用户名列全球第15位,2020年以51万付费订户位列全球第十,2021年订户突破70万,国际排名稳居前十。2022年7月,财新付费订阅用户攀升至85万,位居全球第九,较2021年上半年增长了21%,超过日本的日经新闻,成为英美之外,全球最大的付费订阅媒体。作为国内率先启动全网新闻付费订阅的中国媒体,财新多年来在付费订阅方面的探索和成果,在行业内广受肯定和赞赏。此前,财新付费阅读实践入选全国新闻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更多媒体探索创新提供参考。未来,财新将继续深耕于专业的原创新闻报道,在提升内容质量上进行更多投入。同时,在技术上力求不断优化产品与功能,满足用户不同需求。

至于财新网和财经网的关系,财新传媒社长胡舒立女士在《忆张进》一文中已经有所提及:

  就这样到了2009年夏秋之际,有些事引起了一系列大的变化。我们最后不得不开始考虑,很快又不得不付诸行动,离开我们曾经视为生命的《财经》和《财经网》,我们的家。  外人也许惊异,不过历史一定能理解:我们不需要说多余的话。我们200多人,是一个生死相依的团队,是一个血肉相连的家庭;如果需要和可能,我们就动手建一个新家。我们为新家起了一个名字叫“财新”,这再不是一个既有名词,是我们自己。

简单来说,《财经》杂志于1998年创刊,主管单位是中国证券市场联合办公中心(简称“联办”),社长王波明,总编辑胡舒立,创刊十年以来刊发多篇具有重大影响的报道,如:《谁为琼民源负责》、《银广夏陷阱》、《基金黑幕》、《谁的鲁能》,最后一篇文章的刊发甚至导致当期杂志被勒令收回。

2009年胡舒立率领两百余人的采编团队出走,创办了财新传媒。因此财经网和财新网是两家不同的媒体,在评价时不应混淆。

至于财新传媒的新闻专业主义,我咨询了不同学校的朋友,中传的朋友告诉我他们老师相当欣赏财新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而厦大新传学院的朋友则告诉我他的老师对此不置可否,但这两位朋友都承认虽然财新的订阅费用确实令人有些望而却步,它的新闻质量还是相当过硬的。

就我个人而言,财新传媒的“防火墙”制度令我刮目相看,其能严格做到采编分离,并给记者以体面的收入真是令人钦佩。

当然,网络上对财新的批评也并不鲜见,可是我看下来大都是将文章断章取义,然后大加批评,有的甚至将财经网当成了财新网。媒体对新闻进行报道的同时自然要接受公众监督,但断章取义的批评和张冠李戴并不可取。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

热点提要

网站地图 (共14个专题15982篇文章)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