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国提出了工业4.0,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德国将之称作“工业4.0”,美国定义为工业互联网,中国或沿用德国的定义,或称作互联工厂。
三个“工业4.0”有何不同
核心观点: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还要解决产品质量提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制造业升级转型等基本问题。
最早由德国提出、现在已经在世界上几个工业大国开始进行实施的、通过信息技术与工业相融合以提升工业水平的国家产业战略,正在深刻影响今后的全球工业产业布局。
德国将之称作“工业4.0”,美国定义为工业互联网,中国或沿用德国的定义,或称作互联工厂。
工业4.0将整体提升企业、行业、国家的竞争优势,这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互联
除了基础层面的生产设备之间,设备和产品之间的互联外,虚拟和现实之间的互联等更深层次的概念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
2、集成
这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端到端的集成,也包括一个产业链及其相关行业的纵向和横向集成;
3、数据
大数据等相关技术大类的发展将使得工业领域实现对产品、运营、价值链等一系列内外部数据更为科学的管理和把控;
4、创新
由技术创新所引领的一系列产品、模式和业态的创新将形成大规模的良性创新循环,带动相关各工业链条内的技术提升;
5、转型
在前述的各项变革基础上,工业领域内也将实现若干转型,比如从大规模生产向个性化定制的转型,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型等。
我们在此将对德美中三国的工业4.0规划进行对比,以便相关机构和企业对工业4.0在全球范围内的最新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进而制定相应行业和公司发展策略。
德国的工业4.0规划
德国提出并实施工业4.0战略,是其应对最新技术发展,全球产业转移,以及自身劳动力结构变化的国家级战略。历史上,在工业2.0及之前的世界工业变革中,德国一直是作为世界工业化领导者、行业游戏规则制定者的姿态出现。然而从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工业3.0以来,美国在新产业发展上独占鳌头,德国等欧洲国家在其中的表现却乏善可陈。面对着美国从2009年开始实施的制造业回归政策并提高其产品和技术在高端工业市场竞争力的局面,以及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通过成本优势和技术升级从低中端开始向上对全球市场的蚕食,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欧传统工业国面临着巨大压力。
因此,由德国默克尔政府发起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的工业4.0,希望重塑自己在工业领域的全球龙头地位,并解决老龄化等问题的积极应对战略。在这一高度下,德国本身的工业4.0规划,非常侧重借助信息产业将其原有的先进工业模式智能化和虚拟化,重视智能工厂和智慧生产,并把制定和推广新的行业标准,放在发展的首要位置即德国的工业4.0的产业集成。以在其规划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智能工厂战略为例,其设计中,人、机器和资源将会如同在一个社交网络里自然地相互沟通协作;生产出来的智能产品能够理解自己被制造的细节以及将如何使用,并积极协助生产过程。这种设计集中体现了德国的变革思路:将信息技术引入其有着传统技术优势的“刚性”工厂,通过大数据和虚拟化等工具增强其产品的柔性,也就是生产过程适应变化的能力和定制化的程度,来达到以信息技术的“器”为其制造业所用的目标,并将此模式标准化,加以推广。
美国的工业互联网规划
近年来,虽然美国依旧在航空航天、芯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但其制造业内部空心化的局面,和在全球市场份额中的丢失已经很难通过简单的政策调整或商业方式加以扭转。与德国渴望利用新的变革重塑领导地位类似,美国亦认为,更有效的方法是一场具有变革性的制造业模式转变,这样才能使其从本质上突破现有的国际行业格局,再次实现在新的制造业中的复兴。与此同时,美国同样面临类似的人口结构问题,和国际消费者对产品定制化多样化的要求也从内外部促使美国利用其在信息产业的优势对制造业加以改造。
美国于2012年启动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中,这一被称为“再工业化”的思路得到全面阐释。其中提出要发展包括先进生产技术平台、先进制造工艺及设计与数据基础设施等先进数字化制造技术,其核心是鼓励创新,并通过信息技术来重塑工业格局,激活传统产业。这种从CPU、系统、软件、互联网等信息端,通过大数据分析等工具“自上而下”的重塑制造业,与德国的从制造业出发,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造制造业的“自下而上”的思路完全不同。近年来GE等制造业公司倡导的将重心放在互联网上的“工业互联网”策略,以及谷歌等高科技公司向机器人、汽车等制造业领域的渗透,可以说是美国工业4.0思路的一种体现。
中国的工业4.0规划
异于德美,身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目前尚未进入世界级的制造业强国,在发展时期上也处于西方国家已经经过了的工业2.0和3.0并行发展阶段。既没有德国在传统工业领域的雄厚基础,也缺乏如美国般引领世界信息技术发展的先进技术。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还要解决产品质量提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制造业升级转型等基本问题。这种“边跑动边调整”,最终达到工业4.0的理想水平,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挑战性非常大的课题。
因此,中国的规划思路是在继续大力发展先进工业技术的同时,紧盯新的信息产业发展动向,实现二者共同进步,推进二者的深度融合。我们看到中国领先的家电企业、电子类高科技企业正在对工业4.0进行布局, 一个切入点是“智能工厂”或是“互联工厂”。在企业内部统一的信息管理体系基础上,集成MES系统,计划、调度、生产,做到人和机器的高度匹配,从而可能在较低成本下实现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但是中国距离全面有效的管理信息和综合使用信息、大数据还有相当的差距。除了单个企业之外,行业也正在开始建立一些联盟,进行产业集成。工业4.0的产业集成要求企业横跨设计、制造、物流、环境、人的活动等产业链要素,通过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统加以控制:收集所有数据,通过控制技术和相关环节实现互动、组织生产。通过产业集成,未来整个产品需求、生产制造、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等链条中捕捉到的数据都可进行实时分析,帮助决策,而且在发生故障时,系统将自动发送警告并协助处理。这些技术在中国都是相对薄弱的,单个企业无法实现这些革新性变化,需要跨行业乃至政府的力量加以推动。
在实现工业4.0的进程中,德美中三国均希望借此推进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融合,并且上升到国家战略,在政策和资金层面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但在战略理念和操作方式上,德美等制造业强国或者将传统工业进行智能化信息化升级,或者以信息技术带动传统工业,渐进式的进入工业4.0时代;而在制造领域相对落后的中国,则需要实现从工业2.0到4.0的跨越式发展。这一进程既面临着更多的技术和管理上的挑战,同时又能够给广大相关的行业和企业带来西方国家当下所缺乏的大量商机和快速发展前景。
今后一段时期内,国内众多利益相关方对这一重要的时代机遇的把握能力,将决定这一个新的工业时代的经济版图。
二、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的异同?
两者都是为了实现智能制造而提出的,工业4.0是由德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子公司等联合发起的,并由德国政府纳入《高技术战略2020》,成为国家十大未来项目之一;工业互联网则是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发起的,并由AT&T、思科、通用电气、IBM和英特尔成立工业互联网联盟进行推广的。“工业4.0”是一个偏生产过程当中的自动化概念,而“工业互联网”则更像是一种生态的概念,最终实现一种最优运行方案的输出。
前者关注的是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后者则是生产设备的智能化。为了实现智能制造,中国也推出中国制造2025,在纲领的号召下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如:航天云网、中软honeycomb、东方国信Cloudiip、用友精智、根云等)助力中国成为智能制造强国的平台。
三、德国工业4.0是什么 "pdf?
德国工业4.0是什么,是互联。
可简单归纳为“123”,即1个核心——CPS赛博物理系统,2个主题(智能工厂与智能生产),3项集成(纵向集成、端对端集成、横向集成),再外加“双领先的策略”。【也谈工业4.0:如何接地气】可以了解下国内一些制造业的运用情况。比了解一些概念深刻多了。四、德国工业4.0互联网有何意义500字?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五、如何评价新概念「德国的工业 4.0」?
对这个问题关注一段时间,有点自己的想法。虽然身处汽车制造链内,但毕竟离技术已稍远,且对很多东西只是一知半解,以下内容还请各位不吝指正。
典型的工业制造至少存在三种有较大差别的模式。
- 少品种大批量大规模生产,是早期汽车主机厂的常见生产模式。随着单一车型的多配置方案的普及,随着柔性生产系统的发展,目前纯粹的这种生产模式相对减少了。
- 多品种小批量大规模生产,多见于在一种定型产品的基础上衍生多个品种的产品。有多个同类型客户标准/非标产品的供应商,比如电子线束生产企业,经常是这种生产模式。
- 少品种小批量小规模生产。此类生产通常是复杂产品,且可靠性要求极高,所以虽然品种少批量小,但工作量并无显著减少,型式试验、样品验证通常和最终产品验收合为一体。航天航空、轨道交通、大型安全设备设施等都属此类。
每一种模式都有较为关键的管理点,或者较为适合的作业特色,以往是难以融合的,所以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就各种模式的质量管理系统形成了多种标准/技术规范,如ISO/TS16949, IRIS, AS9100, GJB9001等。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生产模式不再单一,而在前中后端均呈现逐步混合的趋势,即从大批量生产转向柔性自动化生产,进而再转向高效、敏捷与集成经营生产方式,而这一切的基础,是各类标准的统一化,平台的统一化,接口的统一化,信息的一体化。而且,随着现在网络信息传送的速度呈现指数级的提升,各类数据吞吐交换程度也大幅提升,为以上统一/一体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实现全过程的智能设计、生产、管理。
一直以来,德国都是标准制定和输出标准的大国,其中以 DIN 德国标准化学会(Deutsches Institut für Normung)和 VDA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ERBAND DER AUTOBOMIL INDUSTRIE)为龙头,对外输出。以我相对较为熟悉的汽车行业来说,VDA 的标准覆盖面之广、之细、之权威,已成为推崇 ISO/TS16949 的组织的重要参考资料,特别是 VDA6.3 过程审核和 VDA6.5 产品审核,基本上成为组织应用的事实(指定)标准。
- VDA1: 汽车制造商及其供方存档责任件
- VDA2: 供方质量保证(供方的选择/样品检验/批量生产件的绩效)
- VDA3.1/3.2: 汽车制造商及其供方的可靠性体系
- VDA4.1: 批量投产前质量保证--伙伴式合作/流程/方法
- VDA4.2: 批量投产前质量保证--系统FMEA
- VDA4.3: 批量投产前质量保证--项目策划
- VDA5: 检测过程的能力
- VDA6: 质量审核的基本准则—审核和认证
- VDA6.1: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有形产品
- VDA6.2: 体系审核--服务
- VDA6.3: 过程审核
- VDA6.4: 体系审核--生产工装设备
- VDA6.5: 产品审核—有形产品
- VDA6.6: 产品审核--服务
- VDA7: 交流质量数据基础—质量数据的处理--信息
- VDA8: 挂车,车身和装箱制造厂质量保证指南
- VDA9: 排放和耗油
产品标准就更不用说,DIN每年输出/更新约1,500个标准,而80%能为欧洲各国所使用,凡是进入欧盟的产品也必须符合这些标准。这在实际上扩大了德系标准的影响力。而这影响力直接/间接地使除了产品之外的很多基础性工作,比如设计平台,比如数据接口,比如数据记录要求内容,软件硬件都开始向着统一化、标准化、模块化集中,这是未来智能化生产车间的基础条件。
在泛物流概念上,这几十年发展过程中主要有两个大的流派。一是以日系企业为代表的JIT (Just-In-Time, 准时制生产方式,又称一个流),JIS (Just-In-Sequence, 准时化顺序供应) 生产/供货模式,强调拉动式的生产,强调过程的快速反应和快速支援(比如多能工),尽管也有多个系统和数据的支持,但对人的依赖程度更高。
而以德国制造为代表的欧系则更强调通过系统、数据来进行自动化控制,也一直把这个理念贯穿到了整个物流和制造过程中,比如AGV自动小车代替人工送货至线边,比如更多地使用焊装机器人取代手工焊。
当然,现在的工厂总体来说是越来越同质化的,但总体而言,欧美系的工厂自动化程度仍普遍高一些。
以上的种种基础和前期工作,虽然投入巨大,但是形成规模后,将大大提高过程管控的精度,这将是非常领先的模式。至少,我个人感觉,优秀的企业,在供、产、销三个分支的整个过程管理上已有雏形。比如JIT, JIS相结合,有效运用 Milk Run 的取货/配送系统,建立在更加精准地满足,适当引导前提下的客户需求连动生销的长程计划等,都非常有技术含量。 这一切的建立和实现,还在于互联网/物联网的迅速发展,大量数据的传送、存储、系统性分析和即时处理也有了质的提高。
初步研究之后,我认为工业4.0这个概念绝不是一个噱头,它的基础已经基本成熟,随着科技发展而不断完善并且形成了正向的循环,未来很可能加速发展。可能的阻碍在于世界并不是集权的,多个利益团体基于自身的考虑,所采取的策略可能会延缓,甚至扭曲这一进程,但是,如同工业革命一样,真正先进的技术终将淘汰旧有技术,智能化/自动化的生产过程会越来越占主流。
但是,这是否是革命性的变化呢?个人认为未必。人类历史上的三次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
- 第一次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 第二次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广泛应用
- 第三次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其核心均是能源应用模式的根本性变化,而工业4.0的概念也暂时仅限于/基于现有技术的优化和发展,但它一定是最先进生产力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这一进程,也许将持续几十年,才能达到初步完善,然后,我个人认为将很有可能在两个方向 - 量子层面的各类应用,或生物技术的整合方面进行突破。
答完了,我脑洞开得还是蛮大的。哈哈哈。
六、工业互联网4.0
工业互联网4.0
什么是工业互联网4.0?
工业互联网4.0是指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工业深度融合,通过数据智能化、网络连接化、系统集成化等手段,实现工业生产方式的升级和优化。
工业互联网4.0的特点
工业互联网4.0以智能化作为核心,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 高度集成:工业互联网4.0将传感器、设备、机器人等各类元素紧密结合,形成高度集成的智能系统,实现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管理。
- 数据驱动: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工业互联网4.0能够实时收集、分析和处理海量的生产数据,为生产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 跨界融合:工业互联网4.0打破了传统产业壁垒,推动不同行业之间的融合与协同,加速创新和业务模式的变革。
- 灵活可控:工业互联网4.0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实现生产过程的灵活调整和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
- 安全可靠:工业互联网4.0注重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确保工业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工业互联网4.0的应用场景
工业互联网4.0在各个行业都拥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以下是几个典型的例子:
- 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4.0可以实现生产流程的智能化管理,包括物料采购、生产计划、设备监控等环节,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 智慧物流:通过工业互联网4.0,物流企业可以实时监控货物运输状态,优化运输路线和运力分配,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 智能能源:利用工业互联网4.0,能源企业可以实现对能源供应链的智能管理,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运营效益。
- 智慧农业:通过工业互联网4.0,农业企业可以实现农田的远程监测和自动化控制,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 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4.0可以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联网和智能化管理,提升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工业互联网4.0的发展前景
工业互联网4.0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互联网4.0将在各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工业互联网4.0的发展有助于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工业互联网4.0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比如信息安全风险、技术标准与互操作性等方面的挑战。
因此,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应加强合作,推动工业互联网4.0的发展,共同应对挑战,实现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工业互联网4.0是未来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将深刻改变传统工业生产模式,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创新。
七、互联网 工业4.0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工业4.0概念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工业4.0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正在对传统工业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改变。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互联网与工业正日益融合,为企业带来无限的创新和发展机遇。
1. 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
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而工业作为社会发展的支柱之一,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互联网的影响和改变。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正成为新时代的发展趋势。
工业4.0概念的核心就是互联网与工业的深度融合。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传统工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使得企业的生产制造更加高效、智能和灵活。
2. 互联网+制造业带来的变革
工业4.0的到来,给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为制造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能量。
首先,互联网+制造业,使得供应链管理更加高效。传统的供应链管理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供需信息的实时传递和共享,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供应链的整体效率。
其次,互联网+制造业,推动了个性化生产的实现。传统的工业生产模式通常是大规模、批量生产,而互联网的出现让个性化生产变得更加容易。通过与互联网的连接,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实现按需生产,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再次,互联网+制造业,加速了创新和研发的进程。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企业的创新和研发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借助互联网技术,企业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市场调研和产品定位,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推出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
3. 工业4.0的挑战与机遇
尽管工业4.0给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企业需要不断跟进和更新技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技术和应用层出不穷。企业如果不能及时掌握和应用这些新技术,可能会被竞争对手抢占先机。
其次,信息安全问题亟待解决。在互联网和工业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在传输和处理的过程中会面临泄漏和攻击的风险。如何保障数据和信息的安全,是工业4.0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再次,人才培养和转型是一大挑战。工业4.0要求企业具备更高水平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但目前相关人才的供给还无法满足工业4.0的需求,企业需要加大对人才培养和转型的投入。
然而,面对这些挑战,工业4.0依然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工业4.0的实施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推动整个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
4. 工业4.0的发展趋势
工业4.0作为当前的热点话题,其发展趋势备受关注。
首先,工业4.0将越来越注重智能制造。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4.0将进一步实现智能化生产和管理。智能制造将成为工业4.0发展的重要方向。
其次,工业4.0将促进数字化转型。在工业4.0的背景下,传统制造业需要加速数字化转型,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将成为制造业升级的关键驱动力。
再次,工业4.0将加强与互联网的融合。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工业4.0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工业4.0将进一步加强与互联网的融合,推动传统工业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总的来说,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工业4.0的发展将为制造业带来巨大的变革和发展机遇。企业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拥抱互联网,加速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八、工业4.0是工业母机吗?
工业4.0不是工业母机。
所谓工业4.0,是基于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作出的划分。工业1.0是蒸汽机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时代,工业3.0是信息化时代,工业4.0则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也就是智能化时代。
工业母机是指金属切削机床,是对金属或其他材料的坯料或工件进行加工,使之获得所需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的机器;工业母机是制造机器和机械的机器,又称工具机,主要有车床、铣床、刨床、钻床、镗床、磨床、制齿机等。
九、工业 4.0、工业物联网、能源互联网都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工业4.0、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这几个概念,本质都是互联网深度参与到工业生产、能源领域中,从而将生产力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过去10年是消费者互联网的10年。上一波互联网浪潮中,互联网在全球连接起数十亿人,同时也造就了Google、亚马逊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互联网在流通、消费、零售、沟通行业的高潮已经到了,也快结束了。
而互联网在工业生产、能源领域的改造还有巨大的空间。因此德国政府将工业4.0上升为国家战略,GE认为工业互联网革命可以再造一个美国经济,而中国以远景能源为代表的企业正致力于构建将改变未来能源图景的能源互联网。
互联网激活传统工业生产和能源将是不可绕开的必由之路,是未来世界较大的一波浪潮。
工业互联网:再造一个美国经济
在工业革命和互联网革命之后,GE提出了工业互联网革命(Industrial Internet Revolution),GE董事长杰夫•伊梅尔特称,一个开放、全球化的网络,将人、数据和机器连接起来。工业互联网推崇的是利用物联网和软件定义的设备,来充分开启工业领域的巨大效益。
根据GE的预测,在美国工业互联网能够使生产率每年提高1%-1.5%,那么未来20年,它将使美国人的平均收入比当前水平提高25%-40%,工业互联网在此期间会为全球GDP增加10-15万亿美元,相当于再造一个美国经济。截至目前,GE已推出24种工业互联网产品,涵盖石油天然气平台监测管理、铁路机车效率分析等。
GE提出的工业互联网可以看做是工业网络的升级,有两点显著差异:
一是联网节点数的暴增,对GE来说,其遍布全球的航空发动机、大型医疗设备都要连入同一个网络。那么,利用目前的商业互联网成熟的基础设施和技术就成了顺其自然的事。这样就打通了工业网络和商业互联网,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携带着移动设备的人也将成为其中的节点。
二是需要云端的数据分析系统,对大量机器发来的海量工业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决策。这需要工业领域的专业知识,也是整个网络实现的重点和难点。
智能机器、高级分析和工作中的人是工业互联网的关键元素。
能源互联网:大幅提升能源产生和消费的效率,最终形成能源交易和能源资产交易两个市场
全球能源互联网技术领军企业远景能源率先提出了能源互联网这一概念。远景能源认为,能源的市场化、民主化、去中心化、智能化、物联化等趋势将注定要颠覆现有的能源行业。新的能源体系特征需要能源互联网,同时“能源互联网”将具备“智慧、能自学习、能进化”的生命体特征。
物联是基础:能源互联网用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和软件应用程序,将能源生产端、能源传输端、能源消费端的数以亿计的设备、机器、系统连接起来,形成了能源互联网的“物联基础”。
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预测是能源互联网实现生命体特征的重要技术支撑:能源互联网通过整合运行数据、天气数据、气象数据、电网数据、电力市场数据等,进行大数据分析、负荷预测、发电预测、机器学习,打通并优化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端的运作效率,需求和供应将可以进行随时的动态调整。
智能发电、用电、储电设备,最终都将接入网络,借助信息流,形成自我对话。
能源互联网巨大的价值创造:
1. 能源产生和消费的效率大幅提升
2. 形成能源资产交易的自由市场
3. 形成能源交易的自由市场
能源互联网与工业互联网最大的区别是,能源互联网最终要走向消费端,例如智能家庭、智慧社区、电动汽车、家庭能源管理等,这是工业互联网并不涉及的领域。走入消费端的能源互联网将具备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创新的商业模式。
工业4.0:工厂的自动化
工业4.0(Industry 4.0)是德国政府《高技术战略2020》确定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并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工业4.0可以理解为工厂的自动化,或者是未来工厂。西门子抢占先机,单独成立了数字工厂事业部,通过一系列工业软件领域的并购集成了目前全球较先进的生产管理系统,以及生产过程软件,完成从硬件专业提供商到“软硬结合”的系统解决方案“大管家”的跨越。
工业4.0的战略要点可以概括为:建设一个网络、研究两大主题、实现三项集成。
建设一个网络:信息物理系统网络。信息物理系统就是将物理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上,让物理设备具有计算、通信、精确控制、远程协调和自治等五大功能,从而实现虚拟网络世界与现实物理世界的融合。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网络系统(CPS)包括智能机器、储存系统和生产设施,各个部分能够相互独立地自动交换信息、触发动作和控制。而物联网、服务网以及数据网是“工业4.0”的基础。
研究两大主题: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智能工厂”是未来智能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生产设施的实现。“智能生产”的侧重点在于将人机互动、智能物流管理、3D打印等先进技术应用于整个工业生产过程,从而形成高度灵活、个性化、网络化的产业链。生产流程智能化是实现工业4.0的关键。
实现三项集成:横向集成、纵向集成与端对端的集成。“工业4.0”将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嵌入式终端系统、智能控制系统、通信设施通过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网络系统CPS形成一个智能网络,使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以及服务与服务之间能够互联,从而实现横向、纵向和端对端的高度集成。“横向集成”是企业之间通过价值链以及信息网络所实现的一种资源整合,是为了实现各企业间的无缝合作,提供实时产品与服务;“纵向集成”是基于未来智能工厂中网络化的制造体系,实现个性化定制生产,替代传统的固定式生产流程(如生产流水线);“端对端集成”是指贯穿整个价值链的工程化数字集成,是在所有终端数字化的前提下实现的基于价值链与不同公司之间的一种整合,这将最大限度地实现个性化定制。
十、美国工业互联网的优势?
因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从美国开始。有他的技术优势啊。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