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扶贫比知识扶贫更重要吗?
俺这老透明人也有人邀请?
这个问题有点笼统,两种扶贫方式并无优劣或者谁更重要的区别,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被扶贫对象是谁?具体到是个体还是村落还是群体?扶贫的目的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效果?你有多少时间?你有什么资源?情况都了解清楚,抓住主要矛盾,解决最紧迫的问题。也就是你要分析被扶贫的对象目前最需要什么才能达到你想要达到的目的,那你就在你的能力范围内提供给他什么,皆大欢喜。经济扶贫,时间短见效快,成果显而易见,知识扶贫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看到成绩,扶贫对象需要什么?你想给他什么?有没有合二为一的方案?看看我国从建国初期的状况到今天的程度,其实这也是一种扶贫,国家层面针对整个国家的扶贫,结果是经济文化双增长。当然说起来简单,我并没有实际操作过,我只是扶贫过程的受益者。
二、科技扶贫的意义?
科技扶贫政策的实施与应用,促进了贫困地区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使农民尽快的实现了脱贫致富。
高素质的科技扶贫人才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农民群众进行科技扶贫政策与技术的普及教育,提高了农民的农业科技文化素质,增强了贫困地区农民自我发展和积累的能力,大幅度提高了贫困地区劳动生产率水平,以得到最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三、产业扶贫和行业扶贫区别?
产业扶贫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的扶贫开发过程,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行业扶贫是指各行业部门履行行业管理职能,支持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的政策和项目,承担着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提高贫困人口发展能力的任务。
四、如何精准扶贫?
我觉得题主提问和提问里的描述应该分两方面来回答
先说精准扶贫,我个人理解是贫困不仅仅是金钱上的扶贫,还有精神上的。
对于贫穷地区的贫困人群来说,除了经济上的贫困之外,精神上的贫困也是需要相当程度重视,我这里不仅指文化娱乐方面的,还有很多经济规律方面的常识性知识。现在中国整体的经济水平已经达到世界前列,北上广深这些超级大都市的发展阶段也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这种领先不仅仅是物质上还有精神上的。特别是整体环境上的,怎么说呢,我觉得就是贫困地区和发达地区就像两个有关联但完全没有相同点生态系统。
精准扶贫想要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除了必要的物质帮助外,必要的非物质帮助,让穷困人群快速低成本的适应现代社会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注点。
怎么说呢,如果把致富比喻成一个网络游戏,那么贫困人群就应该是一群0级小号,这个时候让他们有个新手村,提供给他们一群0级小怪,让他们积累升级,等升级到一定程度再让他们进低级区,熟悉环境后才进入不分级普通游戏区。
现在的社会环境就有点类似不分级游戏区,如果只给物质帮助。我觉得就像给一个0级新手一个20级武器,结局无非那么几种,要么一进游戏就被别的玩家抢走或骗走。要么过渡依赖这件武器,而扶贫政策一般都是有期限和限制的,一旦失去武器(扶贫政策),分分钟打回原形,落差太大让人产生畏惧,于是越扶贫越穷。还有最后一种,就是失去脱贫动力,变得短视。比如有关部门送什么羊羔,树苗。养大了卖掉就能脱贫,可这些需要养殖技术,需要承担销售风险,这对于还没经历过资本主义社会运行模式的贫困人群来说,他们未必能懂。但感性认识里他们会做出最符合经济效益的行为,拿到羊吃掉,树苗换酒是最稳妥低风险的,至于贫困,他们已经很贫困了,再苦也不会更糟糕了。。。。
所以某种程度上说,先富带动后富是有一定道理的,只有让人们清楚明白看到可复制的路线之后,到时候不用赶他们自己就会爆发“主观能动性”。当然这其中的动力是来自'脱贫动力还是妒忌心,嗯。。我觉得这样的效果可能会更长远点。看看新闻报道里那些“乞丐村”“冰毒村”,我觉得应该足以证明榜样的力量有多么的恐怖,虽然这些例子有些。。。。。嗯。。。
怎么说呢,就是让贫困人群及时学会社会里各种“骗钱”的招数很有必要,比如什么集资诈骗,传销之类的。当然更多的比如经营风险常识,贷款利率常识之类的东西他们更需要。
然后再来说说题主提问里的那些事。
我觉得这事儿可以理解为“扶贫”上的精神扶贫,或者叫“熟悉游戏规则?”。如前面我说的,如果把脱贫致富理解成升级打怪的网游。那么有一本正确路径的游戏攻略就变得很重要。
而对于相当多贫困人群来说,他们大多数时候没经历过如何处理有余钱的时候如何更好的规划这种“致富必备常识”。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或做合适投资什么的,他们之前从没遇到过,而且这些都是有风险的,以他们原有的抗风险能力,排斥任何风险的行为会是更主动的选择,比如吃掉用掉,先享受是最安全保险的。
当然这种行为大多数人也多多少少经历过,特别是大学毕业刚刚进入社会工作,很多时候不知道怎么的就变月光族了,只有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才会学会规划自己的经济。但对于贫困群体来说,他们很多时候没有从错误中积累正确姿势的资格。或者说在这个网络游戏里,贫困人群是免费用户,死一次就得从头开始,我们多多少少是VIP,死了还有钱买个原地复活服务。。。。
至于说贫困人群的尊严问题,我个人思考是人是否有“贫穷的自由”?当然,有一部分说法是人们是没有贫穷的自由的,或者说贫困不属于“自由”?对于这里的弯弯绕,我也没想明白,我读书少。。。。
不过我的想法是,是否可以借鉴“最低生活保障”的概念来理解。
即低于“最低生活”水平的贫困是不属于“自由”也不应该被允许。
至于这个最低生活水平的具体标准,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介于此,我的看法是以现阶段发展水平来说“扶贫”不包括“尊严”,政有关部门还承担不起这种成本。但“致富”应该包括“尊严”,有关部门在寻求'致富的群众们有必要加入给与后富群众一定的尊严保证。
当然,因为经济水平限制,这种寻求“尊严”的方式可选项会比较少。
比如说拿助学贷款的学生,拿助学金买个一千多小米手机,买个百来块运动服提升生活品质我觉得没什么,可如果买五六千的手机或上千的运动服我觉得就不合适了.但这仅仅是以我的日常生活水平为参考,我都很久没买运动服了,我不太确定现在还有百来块运动服没有。。。。。
所以这又涉及到一个社会主流大众的公同“容忍线”问题了。比如知乎这里不就年入低于十万没办法活的看法嘛。。很多时候,不同阶层对“常识”“容忍线”的看法差异很大的。。
五、精神扶贫和思想扶贫的对策?
一是通过宣传发动来“扶志”,实施思想引领工程,努力提振脱贫致富信心。
二是通过示范带动来“扶德”,实施典型引领工程,促进树德立德与精准扶持相结合。
三是通过精神促动来“扶文”,实施文化引领工程,实现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富民。
四是通过风尚涵养来“扶弱”,实施志愿引领工程,增强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六、产业扶贫和消费扶贫的区别?
产业扶贫和消费扶贫是两种不同的扶贫方式,它们的区别如下:
1. 定义和目标:产业扶贫是通过发展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帮助贫困地区居民摆脱贫困。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发展可持续的经济模式,使贫困地区的居民能够自力更生、持续发展。消费扶贫则是通过鼓励消费者购买贫困地区的产品或服务,直接帮助贫困地区居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
2. 方式和手段:产业扶贫注重发展产业,包括农业、制造业、旅游业等,通过投资、技术支持、培训等方式,帮助贫困地区建立起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消费扶贫则侧重于鼓励消费者购买贫困地区的产品或服务,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贫困地区产品的销售和收入的增加。
3. 受益对象:产业扶贫的主要受益对象是贫困地区的居民,通过就业和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消费扶贫的受益对象包括贫困地区的居民和生产者,通过增加产品销售和收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4. 持续性:产业扶贫注重长期发展,通过建立起可持续的产业体系,使贫困地区能够长期受益。消费扶贫则更加注重短期效果,通过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直接帮助贫困地区居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综上所述,产业扶贫和消费扶贫是两种不同的扶贫方式,前者注重产业发展和就业机会,后者注重市场消费和直接帮助贫困地区居民增加收入。两种方式可以相辅相成,共同推动贫困地区的发展和脱贫工作。
七、加大扶贫和发展科技哪个重要?
加大扶贫和发展科技都重要。加大扶贫,可以减小收入差距,符合我们党的执政理念,使全体人民共同致富奔小康,实现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发展科技可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國力,把尖端科技掌握在自己手上,就不会受制于人,使我们国家进入强国之列,回答完毕。
八、教师教育扶贫?
正常应该是上面布置下来的任务,一定得完成的
九、为什么要科技扶贫?
因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掌握一门技术就能使一家人脱贫
十、科技扶贫的本质特性?
科技扶贫拓展脱贫攻坚广度
方法决定成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到2020年,贫困人口全面实现脱贫,时间紧、任务重。针对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技术瓶颈,以全面落实科技特派员全省贫困村全覆盖、集成转化一批适用技术、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科技系统与深度贫困县结对帮扶机制、建设一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等十项科技扶贫行动,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引导贫困地区合理开发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无疑,科技扶贫拓展了脱贫攻坚广度。
科技扶贫是由单纯救济式扶贫向依靠科学技术开发式扶贫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扶贫,曾有这样的说法:穷根错综复杂,一穷百穷,要说补都得补,各方面都不尽人意。事实上,这就要求我们在扶贫攻坚过程中更细致些,分清主次、理出头绪,突出重点、找准突破口、统筹推进,科学扶贫、科研扶贫,增强脱贫攻坚后续力量,以科技扶贫切断致穷“病根”,为脱贫走稳走好“合力添柴”。
治标需治本。诚然,救济性扶贫虽然立竿见影,但救济的终结,常常就是返贫的开始。这考验着局部与全局的统一,从根本上、长远上探寻解决之道。扶贫不仅是一个经济学概念,也是一个社会学概念。为此,扶贫需要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经济救助外,更得发展经济外,对生活方式、社会结构的调整。如:通过政策培训、项目支持、资金帮扶等办法,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允许投入到贫困村新型经营主体的科技项目资金以及用其形成的技术成果、购置的技术装备折股量化给村集体,试行资金变股金,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在全局中谋划扶贫开发工作。
扶贫扶贫,顾名思义重在一个“扶”字。贫穷是一种长期累积的结果。实施精准扶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践中,需不断探索和完善科学的战略体系、政策体系、管理体系、制度体系。扶贫求实效,亦得着眼于长远。其内在本质而言,还是赋予这些陷入困境的人和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为此,开展十项科技扶贫行动,坚持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做到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贫扶到家。既实现了政府主导、社会帮扶与贫困群众主体作用协同推进,同时也托起困难群众的希望和梦想。
思路决定出路。围绕深度贫困地区资源特点和产业实际,走科技扶贫道路,跳出“庄稼脱贫”的传统套路,值得一赞。相信只要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对接潮流大势,找到科技扶贫的契合点,顺势而上,全面脱贫的梦想之花定能如期绽放。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