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物联网 > 电脑易尔灵网络科技

IBM公司的发展历程?

208 2025-05-17 20:12

一、IBM公司的发展历程?

  二战期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IBM生产了M1卡宾枪和勃朗宁自动步枪。盟军广泛使用IBM的设备做军事计算、后勤和其他军需之用。在曼哈顿计划发展原子弹头时在洛斯阿拉莫斯人们广泛使用IBM穿孔卡片机做计算;这已被Richard Feynman在他的畅销书《别闹了,费曼先生!》特别讨论过。IBM在战争期间还为海军建了Harvard Mark I,这是在美国的第一个大规模的自动数码电脑。

  1944年IBM公司与哈佛大学开始合作,先后制成了电子管计算机MARK-1和MARK-2,随后制成了电子管继电器混合大型计算机SSEC。

  50年代

  在50年代,IBM成为美国空军的自动防御系统的电脑发展的主要承包商,着手再现高射炮系统,IBM才接触到在麻省理工进行的关键性研究; 第一项有效的代数计算机语言、模拟-数码及数码-模拟转化技术、数字数据传输电话线、duplexing、多处理器、网络化)。IBM建了每台售价过万的56台智能电脑,高峰期工程投入7000多员工(占总员工的20%)项目。IBM忽略争取更主导的新兴产业使兰德公司接过设计新电脑,因为按一个项目参与者(Robert Craig)说:“我们不能想象,在这方面的工作将在日后消失而我们从哪儿吸收2000程序员来在IBM从事这方面的工作。”IBM将利用其庞大的设计经验,综合实时网络设计与智者航空公司预订系统的启动,取得很大的成功。

  在晶体管计算机出现以后,IBM研制出了小型数据处理计算机IBM1401,采用了晶体管线路,磁心存储器,印制线路这些先进技术,使得主机体积大大减小,电子数据处理计算机彻底替代了卡片分析机。随后,IBM在短短的四五年里推出不同型号的计算机,一共销售出14000多台,同时也奠定了IBM在计算机行业的领先地位。

  60-80年代

  在60年代IBM是八大电脑公司(UNIVAC、都市生活、科学数据系统、控制数据公司、通用电气公司、美国无线电公司、Honeywell)中最大的公司。人们在谈论这件事会说“IBM和七个星体”,因为其他公司或他们的计算机部门的规模较小。只有都市生活、UNIVAC、NCR、Honeywell生产主机,其后就有人说“IBM和B.U.N.C.H.”如今大多IBM公司的竞争对手早已不复存在,除了优利系统公司,这是因为许多兼并其中包括UNIVAC和都市生活。NCR、Honeywell放弃了一般主机和小部门和专注于有利可图的产品市场,NCR做的是收银机(所以名称就是国家收银机)、霍尼韦尔成为市场主导的恒温。通用电气公司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但在电脑市场不再运作。当时IBM电脑系列赢得了在市场上的地位,如今仍在增长。 原来称为IBM System/360,更为现代化64位形式,现被称为驻IBM系统(通常称为“IBM主机”)。

  随着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出现,IBM积极投入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的生产。在1964年,IBM推出了划时代的System/360大型计算机,从而宣告了大型机时代的来临。System/360的问世代表着世界上的计算机有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它们都共享代号为OS/360的操作系统(而非每种产品都用量身订做的OS)。自此,世界几乎所有的计算机研制和开发都以IBM360系列系统为基准,成为世界范围的一种重要趋势。

  1960年代中期IBM的成功使得美国司法部调查IBM违反反托拉斯,1969年1月17日。提出控诉的案件美国IBM在美国地区法院纽约南区。官司声称IBM违反谢尔曼法第2条的垄断或企图垄断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系统的市场,尤其是商业设计的电脑。诉讼一直持续到1983年,对公司的做法产生了重大影响。

  1975年,IBM生产的计算机数量是世界其他所有计算机厂家生产的计算机总和的4倍,成为一个集科研、生产、销售、技术服务和教育培训为一体的联合企业。

  20世纪60-70年代,IBM推动的计算机事业迅速发展,为推动整个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例如协助美国太空总署建立阿波罗11号资料库,完成太空人登陆月球计划;建立银行跨行交易系统;设立航空业界最大的在线票务系统等。

  IBM推出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 1981年8月12日,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州阿蒙克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推出5150的新款电脑,“个人电脑”这个新生市场随之诞生。IBM5150看起来像个米色的“大盒子”,售价1565美元,只有16K字节的内存,可以使用盒式录音磁带来下载和存储数据,此外也可配备5.25英寸的软件盘驱动器。

  1979年IBM开始在新中国的发展,IBM向中国引入了先进的计算机装备和信息化观念:1979年,中国银行,也是中国银行史上的第一台计算机——IBM3032在香港启用。

  1979年,沈阳鼓风机厂引进IBM 370/138大型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IBM向中国大陆出售的第一台计算机,也拉开了中国和IBM在携手发展、全面合作的序幕。

  90年代

  1993年1月19日,IBM宣布1992会计年度亏损49.7亿美元,这是当时在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公司年损失。因为这次损失,IBM已发生重大变化的经营活动,其重点将从硬件转向软件和服务.

  1996年IBM公司喊出“电子商务”的口号时,也许除了IBM公司自己,没人相信这个概念在其后会带动整个IT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而当整个社会还沉醉在电子商务所带来的巨大惊喜中时,IBM却又以 “e-Business On Demand”(电子商务,随需应变)勾勒出了电子商务发展的第三阶段的蓝图。大大的花体字母E和其代表的社会变革,为人类生活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1999年以后,微软的总体规模才超过IBM软件集团。IBM软件集团成为世界第二大软件实体。

  2000年以后

  2001年3月9日 IBM、新力、东芝三社达成共识,共同开发次世代游戏机的处理器。

  2002年,IBM通过收购的专业咨询服务公司Pricewaterhouse Coopers使其咨询能力加强。 截至2005年,从业人员约195专业技术人才。总共有大约350名杰出工程师和60名IBM研究员、拥有大量的高级工程师。2002年,IBM宣布开始了100亿美元的研究计划,并落实必要的技术基础设施来提供的超级资源“要求”所有企业使用的有效尺度. 自那时以来计划就开始实施了。

  IBM不断加大专利组合,与其他公司交叉许可。从1993年到2005年每年IBM已获得美国专利明显比其他公司多。这13年期间已有超过31000项专利,IBM是第一。

二、IBM的发展历程有哪些?

IBM的前身为CTR公司。

IBM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电子计算机发展前的几十年,在电子计算机发展之前,它经营穿孔卡片数据处理设备。IBM于1911年6月15日在宾厄姆顿西几英里处的纽约恩迪科特作为CTR公司注册。

三个独立公司合并建立了CTR公司,它们是:列表机公司(1896年创立于华盛顿)、计算表公司(1901年创建于俄亥俄州代顿)和国际时代唱片公司(1900年创办于纽约州恩迪科特)。

那时列表机公司的总裁也即创办人是Herman Hollerith。合并背后的关键人物是金融家Charles Flint,他召集三家公司的创始人提出兼并,并在CTR中任职直到1930年退休

三、电脑CPU发展历程?

电脑CPU 发展史分为几个阶段:

1、第1阶段(1971-1973年)是4位和8位低档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1代,其典型产品是Intel4004和Intel8008微处理器和分别由它们组成的MCS-4和MCS-8微机。

英特尔在1971年11月15日向全球市场推出4004微处理器,4004 是英特尔第一款微处理器,为日后开发系统智能功能以及个人电脑奠定发展基础。

2、第2阶段(1974—1977年)是8位中高档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2代,其典型产品是Intel8080/8085、Motorola公司、Zilog公司的Z80等。它们的特点是采用NMOS工艺,集成度提高约4倍,运算速度提高约10~15倍(基本指令执行时间1~2μs)。

1974年,Intel推出8080处理器,并作为Altair个人电脑的运算核心,成为史上第一款下订单后制造的机种。Intel 8080晶体管数目约为6千颗。

3、第3阶段(1978—1984年)是16位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3代,其典型产品是Intel公司的8086/8088,Motorola公司的M68000,Zilog公司的Z8000等微处理器。

这一时期著名微机产品有IBM公司的个人计算机。1981年IBM公司推出的个人计算机采用8088CPU。紧接着1982年又推出了扩展型的个人计算机IBM PC/XT,对内存进行了扩充,并增加了一个硬磁盘驱动器。

80286(也被称为286)是英特尔首款能执行所有旧款处理器专属软件的处理器,这种软件相容性之后成为英特尔全系列微处理器的注册商标,在6年的销售期中,估计全球各地共安装了1500万部286个人电脑。

1984年,IBM公司推出了以80286处理器为核心组成的16位增强型个人计算机IBM PC/AT。由于IBM公司在发展个人计算机时采用 了技术开放的策略,使个人计算机风靡世界。

4、第4阶段(1985—1992年)是32位微处理器时代,又称为第4代。其典型产品是Intel公司的80386/80486,Motorola公司的M69030/68040等。

微型计算机的功能已经达到甚至超过超级小型计算机,完全可以胜任多任务、多用户的作业。同期,其他一些微处理器生产厂商(如AMD、TEXAS等)也推出了80386/80486系列的芯片。

1989年,大家耳熟能详的80486芯片由英特尔推出。这款经过四年开发和3亿美元资金投入的芯片的伟大之处在于它首次实破了100万个晶体管的界限,集成了120万个晶体管,使用1微米的制造工艺。80486的时钟频率从25MHz逐步提高到33MHz、40MHz、50MHz。

5、第5阶段(1993-2005年)是奔腾(pentium)系列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5代。典型产品是Intel公司的奔腾系列芯片及与之兼容的AMD的K6、K7系列微处理器芯片。

6、第6阶段(2005年至今)是酷睿(core)系列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6代。“酷睿”是一款领先节能的新型微架构,设计的出发点是提供卓然出众的性能和能效,提高每瓦特性能,也就是所谓的能效比。早期的酷睿是基于笔记本处理器的。

酷睿2处理器的Core微架构是Intel的以色列设计团队在Yonah微架构基础之上改进而来的新一代英特尔架构。最显著的变化在于在各个关键部分进行强化。为了提高两个核心的内部数据交换效率采取共享式二级缓存设计,2个核心共享高达4MB的二级缓存。

扩展资料:

CPU发展史简单来说就是Intel公司的发展历史。CPU从最初发展至今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了,这期间,按照其处理信息的字长,CPU可以分为:四位微处理器、八位微处理器、十六位微处理器、三十二位微处理器以及六十四位微处理器等等。

四、ibm电脑发展

IBM电脑的发展历程

电脑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从最初的简单计算器到现在的超级计算机,IBM电脑经历了许多变革和挑战。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IBM电脑的发展历程,探讨其背后的技术进步和商业成功。 早在20世纪初,IBM就开始涉足计算机领域。当时,IBM推出了基于真空管计算机的产品,这些计算机在当时被认为是非常先进的。然而,随着晶体管的出现,IBM开始转向这一新技术,推出了基于晶体管计算机的产品。这一时期的IBM电脑在科学研究和商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进入20世纪70年代,IBM推出了第一款个人电脑——IBM 5150。这款电脑的出现改变了电脑市场的格局,它使得更多的人能够使用电脑,从而推动了电脑的普及。随着时间的推移,IBM不断推出更加先进、功能更加强大的个人电脑,这些电脑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除了个人电脑之外,IBM还涉足了超级计算机领域。在过去的几十年中,IBM开发了许多超级计算机,这些计算机在科学研究和商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IBM的Power9芯片在高性能计算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为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帮助他们解决复杂的问题。 除了硬件方面的进步,IBM在软件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IBM开发了许多知名的软件产品,如DB2数据库、R语言等。这些软件产品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为IBM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总的来说,IBM电脑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变革、不断创新的过程。从早期的真空管计算机到现在的超级计算机,IBM一直在探索新的技术、推出新的产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在未来,我们期待IBM能够继续保持其创新精神,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IBM电脑未来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IBM电脑在未来将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未来,我们期待IBM能够继续发挥其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优势,推出更加先进、功能更加丰富的产品。 首先,在硬件方面,IBM将继续关注新兴技术,如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这些技术将为IBM电脑带来更大的性能提升和功能扩展。此外,随着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的不断发展,IBM也将继续探索如何在这些新兴技术上取得突破。 其次,在软件方面,IBM将继续致力于开发更加智能、更加安全的软件产品。例如,IBM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以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准确性。此外,随着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的日益严重,IBM也将加强其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的投入,以确保客户的数据安全。 总之,未来IBM电脑的发展将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过程。我们期待IBM能够继续保持其创新精神和技术实力,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五、苹果电脑的发展历程?

【Apple I(1976)】1976年,史蒂夫 乔布斯、史蒂夫 沃兹尼亚克和罗 韦恩三人创立了苹果电脑公司,同年推出首款产品Apple I,售价500美元,最终生产了200台。毫无疑问,这部电脑在今年看上去就像是复古打字机,丝毫看不到精湛的工业设计等苹果元素。不过,它是传奇的开始。

【Apple II(1977)】相比打字机一样的Apple I,Apple II无疑更像一台电脑,事实上它也是全球首款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电脑,早于IBM的产品在1977年推出。虽然定价高达1300美元,但Apple II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且推出了众多后续升级版本,全球销量破百万。得益于Apple II的成功,苹果也迅速实现扩张,成为IT领域的新贵。

【Lisa(1983)】随着Apple II的成功,苹果也开始加紧研发,1983年Lisa作为世界首款图形化电脑问世,售价高达9998美元。虽然市场表现不尽人意,但Lisa的意义还是非常巨大的,基本上奠定了Macintosh的形态和操作系统的发展方向。

【Macintosh(1984)】笔者出生的这一年,苹果Macintosh上市,这无疑是一个时代的开始。其操作系统延续Lisa的图形化设计,虽然仍是个黑白系统,但光标、窗口等元素一应俱全,对之后的桌面操作系统起到了巨大影响。硬件方面,也领先于时代,同时也推出了Macintosh 128K、Classic、LC等多个版本,直到1990年。而此时,乔布斯已经被逐出苹果。

【PowerBook(1991)】1991年,苹果发布PowerBook,期间苹果还向微软开放了图形界面授权,Windows和PC产品也在高速发展。世界首款笔记本电脑由东芝发明,所以PowerBook并非创新产品,但它的确是首款便携式Mac。

【iMac(1998)】在1990至1997年之间,苹果推出了多款Mac产品,如Macintosh TV、PowerBook新型号、Power Macintosh等等,但均没有获得巨大成功。其市场份额一度下滑至5%,Windows PC则开始普及,苹果失去了个人电脑领域的主导地位。1997年,乔布斯回归,并大胆启用新锐设计师乔纳森 伊夫,带来了惊为天人的iMac首款产品。将CRT显示器、机箱融为一体,配以半透明外壳,现代苹果电脑的独特风格开始形成,在市场中备受追捧。

【iBook(2000)】千禧年,iBook闪亮登场,采用了iMac般的果冻外壳设计,深受年轻用户、艺术及设计工作者喜爱,同时它也是首款支持WIFI的电脑。另外,Mac OS X也终于成型,随iBook一同登场,Aqua界面如其硬件一样漂亮清新,实现了高度的硬软件契合感。此时,苹果市场份额虽远落后于Windows,但已经成为一种流行文化。

【PowerBook G4(2001)】2001年,PowerBook G4上市,采用金属机身和宽屏设计,硬件性能也更为强大,并且搭载最新版的Mac OS X。可以说,PowerBook G4是MacBook Pro的前身,奠定了苹果笔记本电脑日后的设计风格。

【iMac G4(2002)】iMac G4无疑又是Mac工业设计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至今仍被很多用户珍藏、甚至是改造成为台灯,作为一个独特的家居装饰品。iMac G4采用了超薄的液晶屏幕,在一票CRT显示器PC中无疑非常抢眼。

【Power Mac G5(2003)】Power Mac G5采用了充满未来感的塔式设计,同时超酷的阳极氧化铝机箱再次彰显了苹果的工业设计能力。事实上,它对日后的Mac Pro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苹果专业级个人电脑的风格:精干、简练、强大。

【iMac G5(2005)】显然,你会在iMac G5上看到近代iMac的影子。苹果在这款电脑上明确了iMac系列的发展方向:大屏幕多媒体一体机,弃用了台灯设计,改为更简约的平面式风格,但在当时能够将所有组件都集成在屏幕后面也是非常惊人的。另外,它还内置了iSight摄像头,鼠标和键盘也经过重新设计。

【Mac mini(2005)】苹果基本上不做低端电脑,Mac Mini是一个例外,当然,它比同配置的迷你PC还是要贵一些。它就像一个便当盒般大小,同时也采用了铝合金机身,小巧、精致,并提供体面的性能,成功地吸引了一些中低端用户。

【MacBook Pro(2006)】2006年,苹果放弃IBM的Power PC处理器,转而使用英特尔产品,所以一个沿用至今的系列诞生了:MacBook Pro。英特尔处理器为其带来了强大的性能,设计上也采用全金属机身突出质感,另外接口也非常全面。MacBook Pro在2011年进行了一次重新设计,主要增加了Thunderbolt接口,并更改了键盘设计。2012年,又配备了Retina超高清屏幕。今年,MacBook Pro极有可能采用全新的OLED触摸条设计,值得期待。

【MacBook Air(2008)】毫无疑问,2008年问世的MacBook Air是近代最伟大的电脑,其超轻薄设计影响力巨大,几乎所有的Windows超极本都借鉴了它的概念。它是苹果第一款一体化设计的笔记本,实现了超轻薄机身和出众的质感,彻底改变了移动电脑的体验。可能是设计太过经典,MacBook Air至今也没有改善模具,也没有获得Retina屏幕,用户迫切希望能够看到MacBook Air再一次进化。

【iMac(2013)】2009年的iMac基本上是放大版、金属化的iMac G5,模具沿用多年,并增加27英寸机型。而2013款的iMac,则将机身厚度缩减到最薄处仅为5毫米,这对于一款一体机台式电脑是非常惊人的。同时,它也拥有Retina屏幕配置,实现超清晰的视觉体验。

【Mac Pro(2014)】2014年,Mac Pro的到来是令人稍感意外的。它的“垃圾桶”造型极为前卫,并采用了精湛的阳极氧化铝工艺,看上去像是一个艺术品。性能方面,它配置了专业级处理器及工作站显卡,并拥有极强的扩展能力,昂贵的价格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

【MacBook(2015)】2015年,当众人猜测苹果是否会更新MacBook Air的设计时,苹果则出人意料地发布了一款全新MacBook。它采用12英寸屏幕,超薄机身仅有3.5毫米、重0.9公斤,更夸张的是机身仅有一个USB-C接口,这也是被众多用户吐槽的部分。今年,它升级了处理器、新增了玫瑰金配色,设计并未大变,但依然是市场中最受关注的超轻薄笔记本。

【全新MacBook Pro(2016)】MacBook Pro模具已经使用多年,需要一些新的变化,OLED触摸条无疑是一个有趣的亮点。

2017年6月5日,在WWDC 2017开发者大会上,苹果对MacBook也进行了更新。苹果表示,MacBook搭载了比原来更快的50%的SSD,显卡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纵观全部苹果的发展史,Mac商品无疑占有了重要地位,它成果了苹果的今天。如今,OS X现已更名为macOS,这个时刻点十分合适回想一下苹果的电脑发展史,一起来看看Mac们是怎么进化的。

六、IBM发展历史?

IBM公司,是一家跨国技术公司,于1911年6月16日在美国纽约成立。它最初成立为计算制表记录公司(CTR),后来于1924年更名为IBM。

IBM的早期历史以一系列并购为标志,这些并购汇集了各种各样的业务,包括制表机,时间记录器和打孔卡设备。在此期间,IBM主要专注于满足企业和政府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数据处理和记录保存设备。

在 1930年代和1940年代,IBM 将其产品扩展到包括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台商用计算机 IBM 701。这标志着IBM开始进军计算机行业,该公司在整个20世纪继续开发新产品和提供新服务。

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IBM成为计算机行业的领头羊,主导了大型计算机市场,并开创了磁盘存储和计算机操作系统开发等新技术。由于IBM对计算机行业的巨大影响,一个术语“IBM兼容”被用来描述可以运行为IBM机器设计的软件的计算机。

然而,到了1970年代后期,IBM 在计算机行业的主导地位受到新竞争对手和新技术的挑战。作为回应,IBM进行了一系列战略转变,包括进入新市场和投资个人电脑、软件和服务等新技术。

如今,IBM是先进技术和服务的领先提供商,包括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和量子计算。该公司在 170 多个国家/地区开展业务,为金融、医疗保健、政府和零售等广泛行业提供服务。

尽管IBM受到了许多挑战、经历了许多变化,但它仍然是世界上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科技公司之一。它的成立对技术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产品和服务帮助塑造了企业和个人与技术互动的方式

七、IBM电脑:历史、发展与影响

IBM电脑的历史

IBM是一家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其早期涉足个人电脑行业开发的产品被称为IBM电脑。

IBM电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IBM推出的第一台个人电脑IBM 5150开创了个人电脑时代。

IBM电脑在个人电脑市场上占据着主导地位,并对整个电脑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IBM电脑的发展

IBM电脑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推出了多个经典机型,如IBM PC/AT、ThinkPad等。

IBM电脑以其可靠的质量和稳定的性能赢得了广泛的用户好评,并成为了许多企业和个人的首选。

IBM电脑对行业的影响

IBM电脑的问世开启了个人电脑时代,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推动了信息技术行业的快速发展。

IBM电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个人电脑硬件和软件的标准化发展,对后来的电脑产品有着深远的影响。

感谢您阅读本文,了解IBM电脑的历史、发展与影响,希望本文能为您对个人电脑行业的认识带来帮助。

八、ibm发展史?

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创立于1911年,最初它只是一个生产计时器、穿孔卡、统计分类机、称量器具等产品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1924年改为现在的名字。几十年来,ibm公司在小沃森称之为“信念的力量”的鼓舞下,力求尽善尽美的服务,终于使之成为当今美国最大的电子公司,并在计算机领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老沃森时代

(一)老沃森时代

ibm公司的实际创业人,是被列为美国企业史上十大名人之一的托马斯•沃森(老沃森)。他对公司的早期发展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老沃森对公司的最重要贡献,是为ibm公司奠定了一个基调,培养了独特的企业风格。在很早的时候,他就提出了公司经营三方针:为了顾客的利益;为了员工的利益;为了股东的利益。这实际上成为使他一生事业成功的坚定信念。

老沃森的管理风格属于家长式,在公司中他简直就是“上帝”,跟他的意见不一致就等于是“犯罪”。但是,在管理思想上,老沃森却颇具独创精神。

老沃森系推销员出身,他工作艰辛,曾经失业,因此十分了解一般工作人员的最严重困难是职业保障。为此,ibm公司制定了职业保障政策,采取了美国少有的终身雇用制。这一政策获得雇员们的衷心拥护,并大大促进了雇员对企业的忠诚和对工作的献身精神。 为避免雇员由于经理人员的偏袒或个人好恶而受到不公平待遇,在老沃森的倡导下,ibm公司推行所谓“开门政策”,公司雇员有所不满,可随时向公司最高领导反映,这最终成为公司中一种正规的制度。这种政策本身,便会对管理人员产生一种温和的影响。随后,在ibm公司的工厂中取消了计件工作,工厂里的第一线管理人员并不保留零件生产资料,雇员的成绩根据其对公司的总体贡献进行评定。所有这些政策,充分发挥了公司全部雇员的精力和才能,显著提高了雇员的士气和工作效率,也给公司本身带来了勃勃生机,对公司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沃森的经营思想,是力求使公司在各方面的工作都尽善尽美。他希望并且要求所有雇员在任何工作中,都应该有杰出的表现。他经常告诫公司人员:“订出完善的目标而未能达到,总比订出不完善的目标而轻易达到为佳。”正是由于公司敢于负担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敢于做他人认为不能做到的事,才使ibm公司脱颖而出。1914年,ibm公司只有雇员1200人,年营业额300多万美元;到1937年,公司的规模扩大了10倍,人员增加到1万,营业额达到3000万美元。1945年,ibm公司终于发展成为本行业中规模最大的公司。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计算技术的强烈要求,1944年,ibm公司曾在人力、财力上支持哈佛大学的艾肯研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部可进行四则运算的全自动继电器计算机。差不多就在同一时期,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莫克利和埃克特在陆军的资助下,也在研究采用电子管的电子计算机。1945年底,一部划时代的电子计算机一一埃尼阿克诞生了。

在事业发展顺利的公司里,人们习惯于认为自己的判断总是正确的。当时,没有人预见到计算机的无限前景,一般人认为世界上只需要四五部计算机就够了,老沃森也未能免俗。当莫克利和埃克特自己开办的公司经营失利,二人联袂相投ibm公司时,竟遭到老沃森的拒绝。1950年,他们的公司被兰德公司收购。翌年,第一台民用计算机尤尼瓦克便移交美国人口普查局使用,并率先开辟了计算机商用市场。这一事件使得ibm失去了一些老主顾,也使ibm公司落在了对手的后面。

面对这一巨大的挑战,老沃森的长子小沃森(也叫托马斯•沃森)面对现实,提出了研制新计算机的对策,老沃森果断地采纳了儿子的建议,并挑选出一名最优秀的行政人员负责这一任务。1952年,ibm推出了每秒运算16000次的701型大型计算机,随后又陆续推出了702、704和705等一系列电子管计算机。1956年,ibm公司便又远远超过了对手。也是从这时起,开始了1956—1973年的小沃森时代。

(二)小沃森时代

(二)小沃森时代

小沃森生于1914年,年轻时就读于私立学校和布朗大学。那时他就是一个很有思想的青年。1937年,大学毕业的小沃森作为普通推销员进入ibm公司,很快便成为公司的一名得力推销员,并荣幸地加入了公司的“百人俱乐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具有驾驶私人飞机1000小时经历的小沃森志愿参加了空军,曾获中校军衔。这段军队生活的锻炼,培养了小沃森的冷静头脑和坚定不移的性格。

复员回到公司后,小沃森晋升很快,1946年成为董事,1952年出任总裁。1956年老沃森去世后,小沃森成为公司首席执行委员、公司最高领导人,成为ibm公司的第二代首脑人物。 小沃森继承了父亲的优良经营思想,并把这些思想总结为ibm公司之所以获得成功的三条信念:

1.尊重个人在ibm公司的管理工作中,这一点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保障每个人的职业,尊重他们的人格,并注意培养他们。

2.尽善尽美地为顾客服务“ibm意味着服务”,是ibm公司最成功的广告。公司通过提供最佳的服务以获得良好的信誉。

3.尽最大努力做好工作这是使得其他两条信念得以有效贯彻的力量所在。

另一方面,面对周围新的挑战,小沃森在坚持贯彻企业“信念”的同时,大胆地对公司进行了改革。

过去,ibm公司还是一个较小规模的企业,产品品种的改变也比较缓慢,公司实际上只由几个行政人员管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经历了急剧的变化,带来了大批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的市场,公司的规模也有了迅速的扩大,以往的由一人作出决定的集权式结构显然不能应付。因此小沃森认识到,必须从根本上变革公司的管理结构,以适应新的形势。 1956年底,小沃森召集了公司的100名左右最高级人员,在弗吉尼亚州的威廉斯堡连续举行了三天会议,会上作出了从中央集权式经营转为分散经营的重大决定。当时的报纸幽默地报道说:“会议开始时,公司总部还像一块岩石,到大家出来时,公司便散开了。”

在ibm公司的历史上,这是一次划时代的会议。会议决定公司组成六个独立经营的事业部和一个世界贸易公司,所有这些部门都有相当大的独立自主性。组织结构分散的目的,是把业务部门分成多个较易管理的单位,以确保在最合适的时间和地方作出决策。公司还组成了审查各部门长期计划和重大决定的管理委员会,其成员是董事会主席、总裁以及6名其他最高级行政人员。同时,小沃森在自己周围聚集了一批专门人才,负责向管理委员会提供咨询和建议。其中有通晓计量经济学的经济学家,有运筹学家,还有由优秀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专家团,他们作为公司的神经中枢,积极地开展工作。

1958年,小沃森又进行了另一项大胆的改革,即在ibm公司的工厂中取消了小时工资制,使ibm公司的每一名职工都纳入薪金制,从而取消了蓝领职工与白领职工之间的最后一项差异,这件事对于公司人员的意义,可与二战后所做的任何革新相比,它给公司带来了任何其他方法都不可能代替的良好人际关系和高昂的士气。

每当面对重大的挑战,小沃森始终表现出现代企业家所必须具备的巨大魄力和冷静头脑。20世纪60年代初,公司又遭到其他计算机公司的巨大挑战,同时本公司内部由于机型不统一,也存在着自相竞争等严重问题。对此,有人提出了通用360系列计算机计划,但全面实施这项计划需投资5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研究原子弹的费用,由一家公司承担确实存在很大的风险。公司内部对此意见分歧,讨论再三决心难下。面对这种情况,小沃森果断地起用了坚强不屈、经验丰富的副总裁利阿森领导这一计划。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1964年终于向世界宣布了计算机史上划时代产品——ibm360系列计算机研制成功。自此,世界计算机界无不向ibm看齐,完全巩固了ibm公司在计算机领域的统治地位。

1971年,小沃森因心脏病发作病倒后退居执委会主席,1973年又根据他亲手制定的60岁退休的规定从领导工作岗位上完全退了下来。

不断开拓

(三)不断开拓

由于小沃森的努力,为ibm公司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ibm公司又陆续开发了370系列、303x系列和4300系列计算机,对世界计算机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但是,ibm公司的成功,特别是360系列计算机的成功,使公司产生了自满情绪,因此只注意了大型通用机的研制、生产,而忽视了小型机、微型机的市场潜力,使公司的事业遭到侵蚀。但ibm公司毕竟有它的传统,自1980年起,它又在各个领域努力开发新产品,积极提高生产自动化能力,公司又向前迈出了巨大的步伐。

1981年,ibm公司进入个人计算机市场,并开发了16位机,率先进入微型机的高级机时代。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ibm公司便超过了同行业中的苹果、坦迪等先驱公司。目前,在世界个人计算机市场上,它已掌握了30%的市场占有率。

ibm公司短期内在个人计算机领域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六点:

1.设计先进公司从1981年进入微型机市场,即首先采用16位微处理器,从而大大提高了产品性能。

2.公开软件公司一反以往保密的做法,及早公布产品规格,使一般软件公司都能据此编写软件,这样做十分有利于产品的推广、使用,并且能够以本公司产品为基础,形成软件标准。 3.多渠道销售公司除自销外,还通过百货公司、零售公司多方推销。

4.自动化生产公司重视高度自动化工厂的建设。在生产线上,大致每45秒即可生产一台计算机。

5.杀价进攻在产品供不应求时即主动大幅度降价,以提高竞争能力。

6.采取风险管理给公司内个人计算机开发小组以极大的自主权,公司只提供充足资金,很少进行干预,从而大大促进了开发小组的工作积极性。

1984年,ibm公司从业人员已近37万人,年销售额达460亿美元,在美国最大的500家制造公司中名列第5位。目前,全球约有150家较具规模的计算机公司在竞争世界市场,仅ibm一家就占有市场的50%,在美国和世界计算机市场中,ibm公司始终雄踞盟主地位。

九、杨坤发展历程?

杨坤,1972年12月18日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都仑区

1994年,为电视剧《陌生的海岸》演唱主题曲《陌生海岸》,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1997年,杨坤录制完成个人原创专辑《无所谓》,但却被唱片公司反复退回。

1999年,为范琳琳、耿宁、刘俊等歌手创作了《往日难追》、《想念你》等歌曲。2002年,推出首张个人音乐专辑《无所谓》

2003年,获得第十届中国歌曲排行榜颁奖典礼年度最受欢迎新人奖

2004年,获得第11届东方风云榜颁奖典礼最受欢迎男歌手奖

2004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并演唱歌曲《天下父母心》

同年,出演个人首部电影《十三月》

2005年,推出第三张个人音乐专辑《2008》

2007年,推出第四张个人音乐专辑《牧马人》

2009年,推出第五张个人音乐专辑《杨坤》

2010年,推出第六张个人音乐专辑《DISCO》

同年,获得“第八届东南劲爆音乐榜颁奖礼”内地最佳男歌手奖。2011年,主演剧情电影《密室2之不可靠岸》。2012年,推出第七张个人音乐专辑《真的很在乎》;同年,担任浙江卫视歌唱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的导师。2013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2014年,推出第八张个人音乐专辑《今夜二十岁》。2016年,担任东方卫视原创音乐挑战节目《天籁之战》的导师

2017年,推出第9张个人音乐专辑《孤独颂》

2019年,作为首发阵容参加湖南卫视音乐竞技节目《歌手2019》最终取得了总决赛4强的成绩

十、司法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978-2002年)——规范重建

规范重建阶段也分为两个阶段:1978年到1990年中后期,是规范重建阶段的前期;1990年中后期到2002年,是内部建制加快期。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到2002年,在长达二十多年的司法体制规范重建过程中,我国取得了哪些成绩?主要是重建司法规范、恢复司法秩序,致力于变革一般司法审判工作方法,规范审判行为和诉讼程序。这一阶段令人瞩目的成绩就是人们关于法院和法官的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

第二阶段(2003-2012年)——司法机关内部机制调整阶段

虽然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在司法体制改革上作了很多工作,但与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期盼、对公正的需求还有一定距离。到了第二阶段,也就是2003年到2012年这十年间,为了回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司法公平公正的需求,司法机关进行了内部机制调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

热点提要

网站地图 (共30个专题304737篇文章)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