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互联网易尔灵网络科技

成语害群之马?

102 2024-12-19 12:49

一、成语害群之马?

害群之马

hài qún zhī mǎ

成语解释 危害马群的坏马。比喻危害集体的人。

成语出处 宋 刘安世《尽言集 应诏言集》:“恣其毁誉;如害群之马,岂宜轻议哉!”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二、害群之马剧本?

黄帝到具茨山去拜见大隗,正巧遇上一位牧马的少年,便向牧马少年问路,说:“你知道具茨山吗?”

少年回答:“知道。”

又问:“你知道大隗居住在什么地方吗?”

少年回答:“知道。”

黄帝说:“这位少年,真是了不起啊!不只是知道具茨山,而且知道大隗居住的地方。请问怎样治理天下。”

少年推辞不说,黄帝又继续追问。

少年说:“治理天下的人,这与牧马的人有什么两样呢?也是去掉其中不好的马罢了。”

黄帝听了叩头至地行了大礼,口称牧童“天师”而退去。

三、害群之马怎么造句?

害群之马造句如下:

一、对于害群之马般的行为,我们应该坚决抵制并惩罚。

二、一些不法分子就像害群之马一样,给社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三、这个团队中有个别害群之马,影响了整个项目的进度。

四、害群之马的意思?

释义

基本

危害马群的马。

比喻

比喻危害集体的人。

例句

我们一定要找出公司的害群之马,不能放任他一直挑拨离间。

车刚进站,几个害群之马一拥而上,抢先登车,使候车的队伍一下子乱了起来。

五、害群之马的造句?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危害马群的劣马。常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

近义词有:城狐社鼠,残渣余孽,跳梁小丑

反义词有:仁人志士,谦谦君子,出类拔萃

造句:他们说这只需要少数的害群之马便可毁了一堆。

六、害群之马 谐音梗?

害群之马 谐音有海裙芝麻。

害群之马,汉语成语,意思是害马,本指损伤马的自然本性。后凡足以损害同类或团体的人都称为害马或害群之马。

引证解释

有害于马群的坏马。比喻危害集体的人。参见“害马”。

邹韬奋《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关于服务的态度》:“在工作上拆烂污,成绩上恶劣的同事是我们的害群之马。”

洪深《女人女人》第二幕:“我们大家应该站在一条战线上,奋斗到底,对付一个害群之马。”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四四章:“杀得这几个害群之马大败而逃。”

七、害群之马的翻译?

古文《害群之马》翻译:

黄帝到具茨山去拜见大隗,方明赶车,昌寓做陪乘,张若、謵朋在马前导引,昆阍、滑稽在车后跟随;来到襄城的旷野,七位圣人都迷失了方向,而且没有什么地方可以问路。正巧遇上一位牧马的少年,便向牧马少年问路,说:“你知道具茨山吗?”少年回答:“是的。”

又问:“你知道大隗居住在什么地方吗?”少年回答:“是的。”黄帝说:“这位少年真是特别啊!不只是知道具茨山,而且知道大隗居住的地方。请问怎样治理天下。”

少年说:“治理天下,也就像牧马一样罢了,又何须多事呢!我幼小时独自在宇宙范围内游玩,碰巧生了头眼眩晕的病,有位长者教导我说:‘你还是乘坐太阳车去襄城的旷野里游玩。’如今我的病已经有了好转,我又将到宇宙之外去游玩。至于治理天下恐怕也就像牧马一样罢了,我又何须去多事啊!”

黄帝说:“治理天下,固然不是你操心的事。虽然如此,我还是要向你请教怎样治理天下。”少年听了拒绝回答。黄帝又问。少年说:“治理天下,跟牧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也就是去除其中危害马群的劣马罢了。”黄帝听了叩头至地行了大礼,口称“天师”而退去。

原文:

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寓骖乘,张若、囗(左“言”右“习”)朋前马,昆阍、滑稽后车。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予少而自游于六合之内,予适有瞀病,有长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车而游于襄城之野。’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夫为天下亦若此而已。予又奚事焉!”

黄帝曰:“夫为天下者,则诚非吾子之事,虽然,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扩展资料:

古文《害群之马》出自于战国庄子的《庄子·徐无鬼》。

《庄子》一书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政治、社会等诸多方面。原有内篇七篇、外篇二十八、杂篇十四、解说三,五十二篇,十余万言。该书包罗万象,对宇宙生成论、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价值、批判哲学等都有详尽的论述。

作者简介:

庄子,名周,字子休,道教祖师,号南华真人,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东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代表作品为《庄子》以及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八、害群之马什么梗?

害群之马,不是梗,拼音hài qún zhī mǎ,是一个汉语成语。

成语释义

原指危害马群的马,后常用于比喻危害集体的人。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宾语、定语。

成语出处

《庄子·杂篇·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害群之马”。

成语示例

鲁迅《两地书》:“二四待‘闹潮’略有结束,你这一匹‘害群之马’多来发一点议论罢。”

茅盾《子夜》:“我是主张和平的,我不喜欢用高压手段,但我在厂里好比是一家之主,我不能容忍那种害群之马。”

九、害群之马的典故?

"害群之马"这个典故源自中国古代的故事,出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的一个故事。

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大夫名叫贾生,他是楚昭王的重要臣子。贾生为人奸诈狡猾,常常用阴谋诡计来害人,而且十分善于讨好上司,让上司对他甚为器重。

有一天,贾生的同僚中有一位名叫屈原的大夫,他性格直率忠诚,是楚国的忠臣。屈原看透了贾生的阴险,认为他是害群之马,不应该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屈原多次向楚昭王进言,希望将贾生贬斥,但是楚昭王却听信贾生的谗言,不但没有处罚贾生,反而对屈原产生了怀疑。

后来,楚昭王因听信贾生的谗言,将屈原贬为九江郡的长官。屈原被贬后深感失望与愤怒,他写下《离骚》等悲壮的诗篇表达自己的忠诚和对楚国的忧虑。

这个典故中的"害群之马"指的就是贾生这类有害于群体的人,而"屈原"则代表忠诚、正直、为国家着想的人。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在集体中有害群体利益,甚至可能危害整个群体的某些人,与有益群体、为集体利益着想的人形成鲜明对比。

十、清理害群之马的句子?

我们在清理害群之马,群里乌烟瘴气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

热点提要

网站地图 (共30个专题268326篇文章)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