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php易尔灵网络科技

二值化图像识别

97 2024-10-08 09:47

一、二值化图像识别

在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中,二值化图像识别是一项重要且常见的任务。通过将图像中的像素值转换为两个可能值(通常是黑和白),二值化处理可以简化图像并突出显示感兴趣的特征。

什么是二值化图像识别?

二值化图像识别是图像处理中的一种常见技术,其核心思想是将灰度图像转换为二值图像,即每个像素点只有两个取值。

在实际应用中,二值化处理可以用于物体检测、边缘检测、字符识别等领域。通过将图像转换为简单的黑白形式,可以更轻松地提取出图像中的关键信息。

二值化方法

在进行二值化图像识别时,常用的方法包括全局阈值、局部阈值、自适应阈值等。

全局阈值

全局阈值法是将整幅图像的像素与一个阈值进行比较,大于阈值的像素值设为一个值,小于阈值的设为另一个值。

局部阈值

局部阈值法是根据每个像素的邻域信息来确定该像素的阈值,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部分的光照情况。

自适应阈值

自适应阈值法是根据像素周围的邻域灰度信息动态地确定阈值,可以应对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图像。

应用领域

二值化图像识别在许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比如安防监控、医学影像、自动驾驶等。

在安防监控领域,二值化处理可以用于人脸识别、行人检测等任务,帮助提高监控系统的准确性。

在医学影像领域,二值化图像识别可以帮助医生更快速地诊断疾病,提高诊断效率。

在自动驾驶领域,二值化处理可以帮助车辆感知道路情况,保障行车安全。

总结

通过二值化图像识别技术,可以将复杂的图像信息转换为简单的黑白形式,突出显示出关键特征,为后续的图像处理和分析提供便利。

不同的二值化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场景,需要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

二、指纹图像的二值化原理?

指纹识别技术是当前生物识别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自动指纹识别的关键技术包含指纹预处理,指纹特征提取,指纹特征匹配几方面。实际得到广泛应用的指纹特征匹配多是基于指纹细节点特征。指纹细节点特征的提取通常在细化二值指纹图像上进行。图像二值化就是根据一定的规则,将一幅图像变为只用两阶灰度表示的黑白图像。

二值化指纹图像中通常黑像素表示指纹的脊线,而白像素表示指纹的谷线和背景区。

三、如何用opencv将图像二值化?

double cv::threshold( cv::InputArray src, // 输入图像 cv::OutputArray dst, // 输出图像 double thresh, // 阈值 double maxValue, // 向上最大值 int thresholdType // 阈值化操作的类型 );

四、如何计算二值化图像的中心?

我建议还是不要利用矩阵来“硬计算”出其中心,可以用如下方法:【方法】利用OpenCV库提供的cvFindContours()先获得这个二值化图像的轮廓,然后用cvBoundingRect()计算出这个轮廓的“外接矩形”,例如这个矩形记为rect,那么这个矩形的位置和长宽分别为 rect.x rect.y rect.width rect.height,然后利用这四个数据即可轻松的计算出这个外接矩形的中心,这个中心也就是你的二值化图像的中心。

五、ps如何二值化图像算面积?

最简单的思路:先转成灰度图,然后转成二值图像,然后利用黑色/总像素的比值乘以图像的总面积,得到图形的面积。

如果想做的细,其中的任何一个步骤都会很精致,尤其是二值化,算法有很多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用的算法,或者编写程序根据图像特征自动选择算法。再麻烦一点的话,彩色图像的色彩分割本身就是一个硕士课题了。以上。专业路过的老狼

六、图像文字二值化后识别原理

原理:对包含文字的图像进行处理以便后续进行特征提取、学习。这个过程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图像中的无用信息,以便方便后面的处理。在这个步骤通常有:灰度化(如果是彩色图像)、降噪、二值化、字符切分以及归一化这些子步骤。经过二值化后,图像只剩下两种颜色,即黑和白,其中一个是图像背景,另一个颜色就是要识别的文字了。降噪在这个阶段非常重要,降噪算法的好坏对特征提取的影响很大。字符切分则是将图像中的文字分割成单个文字——识别的时候是一个字一个字识别的。如果文字行有倾斜的话往往还要进行倾斜校正。归一化则是将单个的文字图像规整到同样的尺寸,在同一个规格下,才能应用统一的算法。

· 特征提取和降维:特征是用来识别文字的关键信息,每个不同的文字都能通过特征来和其他文字进行区分。对于数字和英文字母来说,这个特征提取是比较容易的,因为数字只有10个,英文字母只有52个,都是小字符集。对于汉字来说,特征提取比较困难,因为首先汉字是大字符集,国标中光是最常用的第一级汉字就有3755个;第二个汉字结构复杂,形近字多。在确定了使用何种特征后,视情况而定,还有可能要进行特征降维,这种情况就是如果特征的维数太高(特征一般用一个向量表示,维数即该向量的分量数),分类器的效率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为了提高识别速率,往往就要进行降维,这个过程也很重要,既要降低维数吧,又得使得减少维数后的特征向量还保留了足够的信息量(以区分不同的文字)。

· 分类器设计、训练和实际识别:分类器是用来进行识别的,就是对于第二步,对一个文字图像,提取出特征给,丢给分类器,分类器就对其进行分类,告诉你这个特征该识别成哪个文字。

· 后处理:后处理是用来对分类结果进行优化的,第一个,分类器的分类有时候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实际上也做不到完全正确),比如对汉字的识别,由于汉字中形近字的存在,很容易将一个字识别成其形近字。后处理中可以去解决这个问题,比如通过语言模型来进行校正——如果分类器将“在哪里”识别成“存哪里”,通过语言模型会发现“存哪里”是错误的,然后进行校正。第二个,OCR的识别图像往往是有大量文字的,而且这些文字存在排版、字体大小等复杂情况,后处理中可以尝试去对识别结果进行格式化,比如按照图像中的排版排列什么的,举个栗子,一张图像,其左半部分的文字和右半部分的文字毫无关系,而在字符切分过程中,往往是按行切分的,那么识别结果中左半

七、二值化图像的值是哪两个值?

图像的二值化,就是将图像上的像素点的灰度值设置为0或255,也就是将整个图像呈现出明显的只有黑和白的视觉效果。

八、opencv抓取摄像头图像二值化?

把pBkImg中这个IPL_DEPTH_32F换成跟你原图像一致的IPL_DEPTH_8U,再试试看。

CV_Assert( src.depth() == dst.depth() );

九、ERDAS/ENVI下怎样做图像二值化?谢谢?

二值化在ENVI中可以通过band math来实现。

band math是利用简单的算术表达式来解决波段运算的功能。二值化的实现,需要用到band math的逻辑运算功能,具体的表达式的书写,你可以查看帮助文件,或者找一本操作指南看看。举个例:将某一波段中灰度值大于等于100的像元赋予10,其他的赋予20。那么表达式就写为:(b1 ge 100)*20+(b1 lt 100)*10ge 、lt分别表示“大于等于”和“小于”括号内是一个逻辑运算表达式,所以其返回值是0(假)和1(真)。那么,一旦某一像元灰度值大于等于100,第一个括号返回值为1,加号之前的运算的结果就为20;当然,此时该像元得灰度值代入到第二个括号内计算的返回值为0。这样,针对着一个像元,其最终输出之后为20。band math 就是这样一个一个像元进行计算的。

十、自动确定图像二值化最佳阈值的方法?

  阈值将原图象分成前景,背景两个图象。   前景:用n1, csum, m1来表示在当前阈值下的前景的点数,质量矩,平均灰度   后景:用n2, sum-csum, m2来表示在当前阈值下的背景的点数,质量矩,平均灰度   当取最佳阈值时,背景应该与前景差别最大,关键在于如何选择衡量差别的标准   而在otsu算法中这个衡量差别的标准就是最大类间方差(英文简称otsu,这也就是这个算法名字的来源)   在本程序中类间方差用sb表示,最大类间方差用fmax   关于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的性能:   类间方差法对噪音和目标大小十分敏感,它仅对类间方差为单峰的图像产生较好的分割效果。   当目标与背景的大小比例悬殊时,类间方差准则函数可能呈现双峰或多峰,此时效果不好,但是类间方差法是用时最少的。   最大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的公式推导:   记t为前景与背景的分割阈值,前景点数占图像比例为w0, 平均灰度为u0;背景点数占图像比例为w1,平均灰度为u1。   则图像的总平均灰度为:u=w0*u0+w1*u1。   前景和背景图象的方差:g=w0*(u0-u)*(u0-u)+w1*(u1-u)*(u1-u)=w0*w1*(u0-u1)*(u0-u1),此公式为方差公式,可参照概率论课本   上面的g的公式也就是下面程序中的sb的表达式   当方差g最大时,可以认为此时前景和背景差异最大,也就是此时的灰度是最佳阈值   unsafe public int GetThreshValue(Bitmap image)   {   BitmapData bd = image.LockBits(new Rectangle(0, 0, image.Width, image.Height), ImageLockMode.WriteOnly, image.PixelFormat);   byte* pt = (byte*)bd.Scan0;   int[] pixelNum = new int[256]; //图象直方图,共256个点   byte color;   byte* pline;   int n, n1, n2;   int total; //total为总和,累计值   double m1, m2, sum, csum, fmax, sb; //sb为类间方差,fmax存储最大方差值   int k, t, q;   int threshValue = 1; // 阈值   int step = 1;   switch (image.PixelFormat)   {   case PixelFormat.Format24bppRgb:   step = 3;   break;   case PixelFormat.Format32bppArgb:   step = 4;   break;   case PixelFormat.Format8bppIndexed:   step = 1;   break;   }   //生成直方图   for (int i = 0; i < image.Height; i++)   {   pline = pt + i * bd.Stride;   for (int j = 0; j < image.Width; j++)   {   color = *(pline + j * step); //返回各个点的颜色,以RGB表示   pixelNum[color]++; //相应的直方图加1   }   }   //直方图平滑化   for (k = 0; k <= 255; k++)   {   total = 0;   for (t = -2; t <= 2; t++) //与附近2个灰度做平滑化,t值应取较小的值   {   q = k + t;   if (q < 0) //越界处理   q = 0;   if (q > 255)   q = 255;   total = total + pixelNum[q]; //total为总和,累计值   }   pixelNum[k] = (int)((float)total / 5.0 + 0.5); //平滑化,左边2个+中间1个+右边2个灰度,共5个,所以总和除以5,后面加0.5是用修正值   }   //求阈值   sum = csum = 0.0;   n = 0;   //计算总的图象的点数和质量矩,为后面的计算做准备   for (k = 0; k <= 255; k++)   {   sum += (double)k * (double)pixelNum[k]; //x*f(x)质量矩,也就是每个灰度的值乘以其点数(归一化后为概率),sum为其总和   n += pixelNum[k]; //n为图象总的点数,归一化后就是累积概率   }   fmax = -1.0; //类间方差sb不可能为负,所以fmax初始值为-1不影响计算的进行   n1 = 0;   for (k = 0; k < 255; k++) //对每个灰度(从0到255)计算一次分割后的类间方差sb   {   n1 += pixelNum[k]; //n1为在当前阈值遍前景图象的点数   if (n1 == 0) { continue; } //没有分出前景后景   n2 = n - n1; //n2为背景图象的点数   if (n2 == 0) { break; } //n2为0表示全部都是后景图象,与n1=0情况类似,之后的遍历不可能使前景点数增加,所以此时可以退出循环   csum += (double)k * pixelNum[k]; //前景的“灰度的值*其点数”的总和   m1 = csum / n1; //m1为前景的平均灰度   m2 = (sum - csum) / n2; //m2为背景的平均灰度   sb = (double)n1 * (double)n2 * (m1 - m2) * (m1 - m2); //sb为类间方差   if (sb > fmax) //如果算出的类间方差大于前一次算出的类间方差   {   fmax = sb; //fmax始终为最大类间方差(otsu)   threshValue = k; //取最大类间方差时对应的灰度的k就是最佳阈值   }   }   image.UnlockBits(bd);   image.Dispose();   return threshValue;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

热点提要

网站地图 (共30个专题238883篇文章)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