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机构有什么冲击?
很高兴可以回答您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有哪些冲击呢?
1、对传统金融吸收存款的冲击。
在互联网金融出现之前,所有人的钱都存在银行,而且还会有很多活期存款。但现在人们的理财可选择性很多了,传统金融银行不再是唯一的选择,而且活期还会有很高的利息收入,银行的存款成本增加很多。
2、对传统今日发放贷款的冲击。
现在,网上放贷的小额贷款公司越来越多,而且审批很方便,放款速度快。传统金融的银行,贷款审批严格,所以放款会慢很多,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小额贷款公司而不选择银行。
3、对传统金融经营模式的冲剂。
互联网金融不再是以我中心,发布自己的产品,让客户来选择,而是以客户为中心,充分挖掘客户需求,制定客户急需的产品,提高客户体验度。
4、对信息处理模式的冲击。
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传统金融对信息的处理方式,利用先进的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对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和挖掘,提高对数据的使用效率。
总之,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带来了巨大冲击,传统金融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积极转型,才能适应时代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的冲击?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的冲击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主要是您得用辩证唯物主义观一分为二地看。因为这个课题实在是大,因此也只能提供以下思路仅供参考。
1、对于传统银行而言,它属于金融基础设施中最重要的单元,所有的传统银行不仅是整个金融体系运作的平台,也是金融创新和发展的基本环境,更是保持金融系统稳健性的基石。互联网金融则并不承担这方面的“道义”,比如在全球金融危机之下,疫情背景之下,危机时刻传统银行还是提供了有效有力的金融服务来保障了市场的正常运行,能够提振市场参与者继续进行交易的信心,互联网金融则在“逐利”方面更为“奔放”,甚至有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爆雷”,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也加深了稳健型投资者的“不信任”;
2、互联网金融代表着科技金融的发展高度,它在我国的广泛运用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银行运行的技术基础,提高了金融交易的效率,降低了金融运行的成本,改善了金融服务的水平,相比之下,其市场准入门槛也比传统银行要低,传统银行需要进行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是政府特许经营的,互联网金融则绕开了传统金融监管的路径,以至于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相较于传统银行的监管来说,是相对不够健全和相对滞后的;
3、传统银行仍然把握住了支付清算系统的“主通道”,但是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之下,支付系统在技术层面被互联网金融赋予了更多“场景化”、“定制化”的功能,与每一个人的金融需求,甚至每一笔金融交易与商业活动结合在一起,呈现越来越多细碎的金融交易场景,金融竞争的公平性、支付场景的安全性充满着机遇与挑战。
4、传统银行的获客模式受到强烈冲击,更多的人们倾向于将消费与社交融合享受便捷的消费体验,他们通过社交媒体、电商平台、自媒体等多渠道触及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则利用多种线上的场景化营销模式加速推广,相较于传统复杂、繁琐、长链的银行服务,接受意愿更高,虽然传统银行积极拥抱金融科技,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但是先机已失,流量不足,模仿严重,没有“爆款”。只好成立子公司,与其他互联网金融大佬合作。找了个图(回答图文多加分,嗯嗯),可以看看。
暂时想到这么多,最后建议您从三个方面再进行一下思考。
一是金融监管方面;二是公平竞争市场方面;三是传统银行和互联网金融有机结合推动我国金融在新时期下形成全球核心竞争力方面。
三、互联网金融度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其对策研究?
审慎监管,提高风险防控意识
促进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反对不正当竞争最重要需要做到同业同管,未来商业银行零售业务需要合理的把握好金融创新和监管之间的尺度与分寸。
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严格的监管规范维护了市场公平。商业银行应当本着科技向善的宗旨,在当前监管环境下找准自身角色定位,顺应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趋势,并且主动设定创新科技转型的边界。
商业银行需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金融风控模型,有效甄别高风险交易,提高智能化水平感知异常交易,实现零售业务风险的早识别、早预警以及早处置,提升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技防能力。商业银行需要运用数字化监管协议、智能风控平台等监管科技手段,推动金融监管模式由事后监管向事前、事中监管转变,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消除信息壁垒,缓解监管时滞,提升金融监管效率。
四、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金融行业带来了哪些冲击和改变?
首先,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以及移动支付正在改变用户实现支付的接入方式,使顾客可以更方便地完成支付,传统的支付介质被新型支付方式所替代,而银行的传统支付结算业务受到巨大的冲击。
其次,以阿里小贷为代表的网络贷款模式浮出水面并逐步走向成熟,且由于对其平台上的小微企业无需抵押,方便快捷,所以增长速度迅猛,威胁到银行传统小微贷款业务。
第三, P2P信贷模式实现了小额存贷款的直接匹配,成为未来互联网直接融资模式的雏形,有效地弥补了银行信贷空白,形成了一种全新型的“网络直接融资市场”,未来还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体上讲,尽管到目前为止,互联网金融仍处于发展初期,在规模上难以与银行相提并论。但从长远眼光来看,伴随着互联网、大众消费方式以及现代金融理念的发展,银行业支付、小额存贷款等传统业务领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的,互联网正在改变用户实现金融服务的接入方式,传统的渠道和产品被新型的互联网渠道和产品所替代,成为更好处理金融交易和积累客户的解决方案,从而对银行的传统业务构成显著冲击。
五、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当前中国仍以实体经济为主,并对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金融业能够提供便利的经济服务,在扶持经济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阶段,处于较困难的过渡阶段,表面上看经济形势相对稳定,然而实体、虚拟两大经济间的矛盾还有待解决,就世界经济发展视角而言,世界经济发展不平稳,呈缓慢恢复态势,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挑战来自方方面面,应当避免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
六、为什么要研究互联网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为了国家金融秩序的稳定和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七、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的冲击有多少?
感觉用“影响”一词比较合适,“冲击”似乎显得程度太重。与几年前相比,现在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关系,不管是内生与外在都发生了微妙变化,与媒体过去宣扬的“两者对立”也非常不符(其实没有对立一说),而是呈现出一种共生融合状态。所以,根据题主所问,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确实对传统商业银行造成一定冲击并值得探究,它也确实改变了银行原存的一些制式与思维,站在两者用户群体角度,或者说上升到社会发展高度,这样的冲击可能也是利大于弊,基本为正面、有利与必要的。
下述正文就将先谈影响再谈利弊:
一、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业务层面的冲击
有一点先提出,个人主观上是不愿意将商业银行统称为传统商业银行的,一是这样似乎和互联网金融存在对立映射;二是一个新、一个旧,“传统”两字听起来复古,但真相是不管互联网金融怎样崛起,银行作为几百年来根深于社会的金融机构,世界很难脱离它而独立运转。所以,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带给商业银行的,不是冲击、也不是对立,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互补与进步意义,在这种思维下看待转变,才是正确视角。
那么就围绕此思路展开,业务层面上,照一般商业银行划分:资产、负债与中间业务占比最大,也都受到互联网金融不同程度的影响。
1、资产业务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包括贷款、贴现、证券投资和金融租赁,其中贷款业务相对重要也是本回答重点。仅以我国为例,在互联网金融未出现之前,由于国家限制资金的价格利率,商业银行的准入门槛虽高却牢牢占据首位;但自互联网金融出现后,因其先天具有的开放特性,且通常由借贷双方来决定利率等特点因素,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商业银行采取创新制度,这毫无疑问有正向与积极意义;其次,对中小微企业,过去的商业银行也显得不够重视,再加上贷款业务流程复杂、周期过长,这正好又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滋生土壤。
但时至今日,商业银行已经有了一个巨大转变,那就是多数银行都对自身渠道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用户服务质量和体验方面进一步精细,往小了说这是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博弈,是一种竞争衍生出的创新力量;而往宏观和内在关系看,则是商业银行观念的转变,他们在接受互联网金融模式与特点的同时,也正向做出改变,甚至提高了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这是一种非零和的共生共赢关系。
2、负债业务
商业银行经营的基础就是拥有资金,在资金来源一栏中,除部分自有资金,其它均为负债方式吸收,但这样的负债通常却有成本,并且随互联网金融进一步发展,此类成本还在攀升。因此,这就要求商业银行要灵活使用负债,此项至今为止都处于探索阶段,这种由互联网金融所造成的冲击影响,是让商业银行在思考更有效使用负债的同时兼顾利润,还要完成支持国民经济建设的社会责任。因为,互联网金融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银行配置负债业务的能力,让其变得多元与匹配程度更高。
3、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目的在于不占用其自有资产或负债的前提下,为不同客户群体提供多种收费性的金融服务,以获取更好的利润收入,这些产品不仅要求创收,还需要提高客户粘性和积累客户资源。但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又带来了部分改变,它开启了一种全民参与的新型金融服务模式,特点也就是大家老生常谈的便捷、高效、低成本等。
不过,从发展模式角度,似乎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不像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言论,说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冲击很大。这是因为研究分析后,个人发现,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有盘活自身存量客户的需要,它会变得自由、灵活、便捷等是一种客观趋势;而互联网金融的中间业务模式是它本身的互联网特性塑造,它的出现只能说加速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改造与革新进程,两者核心部分的价值却不存在太多冲突与矛盾。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增长的冲击
互联网金融的先天特点,以及在发展中不断衍生的新优势,与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相比差异性明显,一定程度影响了银行的盈利增长,主要表现为三大方面:
1、对商业银行负债端资金来源的分流;
2、贷款端的影响,还是分流问题,这是因为互联网金融通过大数据等发放贷款模式,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过去商业银行大规模、高抵押等放贷模式的不足;
3、支付清算领域,目前已基本呈现数字化,互联网金融确实创造了新的市场空间。
所以,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确实客观上,让商业银行的盈利增长放缓,这主要还是由于互联网金融填补与开辟了一些新市场,但这种盈利方向上的影响不该被过度放大:一是作为互联网金融领域从业人员,私以为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整体冲击有限,其最大优势还是表现为长尾人群的覆盖;二是商业银行传统业务依然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三是互联网金融作为传统金融的有效补充,现在和商业银行已迈入探索互相融合以共同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时代。
三、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冲击的整体分析
一起来探讨分析一下,截止到2018年,现阶段商业银行的转变,几乎都为其基于市场实情而做出的适时调整,并且基于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银行也必须根据外部环境进行动态变化。所以,这个转变为一个多重性结果,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只是其中相对明显与重要的因素之一。
那么,整体可见,商业银行的这种改变是有利于客户的,甚至有利于行业、有利于国家商业银行在世界范围内竞争能力的提高:
(1)以往商业银行将大中型企业作为重点服务对象,以低成本获得资金和高利息贷给客户的经营模式与时代脱离,在大环境和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下,不少银行都重调了以往客户结构,可以有针对性的提供多样与弹性的选择方案;这点表现非常明显,会发现银行产品和自己的契合程度越来越高,选择的种类也越来越多;
(2)互联网金融目前还在业态波动期,但商业银行却相对稳定,如果商业银行自己推出网上平台,这种高公信力+互联网金融特点的服务,会给客户带来全新与高效的使用体验。如人民银行推出的智能银行,业界反馈都非常不错;
(3)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互利合作,两者的优势互补: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利用互联网金融大数据等优势,掌握大量客户的交易信息、消费模式、交易趋势和方向;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提供根深蒂固的信任,互联网金融提供有效的服务,这样融合出来的产品甚至黑点难寻,目前两方合作落地案例不胜枚举。
有疑义欢迎随时探讨,更多关于经济、金融和区块链的内容,可关注个人微信号:李财君(licaijun01),大家可以互动交流。
八、金融危机对实体产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产生的恐慌直接导致了对未来经济预期的降低,造成投资和消费信心下降,流动性减少,企业贷款难度增大,消费者持币观望,各个企业的资金供应出现紧张,市场供应减少,这就是通货紧缩。
九、互联网对金融的影响?
对于这个问题,正好看到了一篇这方面的文章,观点鲜明,分析到位,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其实,互联网最大价值的不是自己在产生新东西,而是对已有的行业的潜力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并用互联网思维去提升传统行业。金融行业也不例外。
互联网是如何影响传统行业呢,不外乎有三点:
1 去不对称性。互联网行业打破了对信息的不对称的格局,一切信息变得很明朗。
2 去中心化。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每个行业都可能出现后来者。
3 大数据。大数据技术能很好的整合资源,并使得资源利用最大化。
绝大多数人都不明白当时阿里为何要花如此高的代价从雅虎这只老虎口中夺回支付宝,直到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支付宝的余额宝事件(余额宝在各种宝宝的冲击下,优势已经不是很大,娱乐宝才是新看点),我们才恍然大悟,马云这个局布得真是大!阿里要以互联网的搅局者姿态杀入金融业。用互联网的思维,让金融回归本质服务!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权力市场经济,基于权力寻租的原因,权力会扼杀一切撼动其利益格局的苗头。但是权力寻租又如何?银行把钱投到房地产,而真正制造就业的中小企业却拿不到钱,实在荒唐!
如果金融最深刻的本质不是让资本得到合理的利用使得社会整体价值最大化,只是逐利般本末倒置,那么这样的金融就是社会动乱的罪恶源头。
资本实际上从未摆脱伦理,这也是为什么有慈善的原因,资本从更宏观的人类群体意义来看是人类为未来发展的储备,是用来为人类群体用来发展自身的产物,而不是为某些集团,个人用来享乐的。事实上,如果没有这一伦理支撑,人就不会建立社会以及国家这些命运共同体。
马云那时候就说"如果银行不改变,那么我们就改变银行!"
其实早在2010年阿里就已经建立了“淘宝小贷”的试水,这次不过是将历史再往前推了一把。金融业本身面临的是历史潮流问题,已经不再是固有权力可以抵挡的事。
笔者个人反对那篇《互联网进军金融领域值得鼓励,但别做野蛮人》,实际上作者的思维模式还没有进入真正的互联网思考模式。作者的关注领域只是从行业说到行业,作者的视野是从过去的历史层面去解读一件事,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可能会重蹈“苏联式悲剧”,认为人缺乏监管就不可能自律。
这些都很对,但是作者忽略了,也是他文章的致命弱点在于忽略了互联网的本质!过去的这些情况的出现无非是信息的隐蔽性,而有互联网的世界已经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这就如同造纸术的发明将信息再次流通打破宗教话语权威,终将引发革命一样。
互联网会将所有隐蔽的信息都呈现起来,如有错误还会进行自我纠正,不是什么旧的历史能够完全解释的东西,这是作者的视野盲区。
作者认为互联网会将人格极端起来并,本质上是无政府主义。这又是对互联网的误会了。前苏联是由于对旧有体制的厌恶之后而建立起的极权社会,让人类遭受几十年甚至会上百年的灾难。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信息的封锁,看看东德的《窃听风暴》就知道这种信息的封锁有多厉害,在那个信息封锁的年代,谁都没有获其他取信息的自由。
而互联网呈现的确是将所有信息汇聚起来,它本身拥有自我修复机制,能够将各种极端进行解构与瓦解,这是人类的群蜂意志,我们会有错误,但是错误过会必将会修复。
作者以历史宿命论的视野看问题,而我则以技术改变世界的视野来回答。历史真正的声音不是要你去顺应过去,而是要你去顺应它的未来。
预测未来的金融
第一,会全面互联网化。以大数据为依托,互联网会要求双方都有极高的透明信息,在最短时间内建立信任。
第二,投资方与被投资方的信任问题将会直接由互联网的游戏规则进行建立。同时风险的评估也会更加透明客观且准确。
第三,每一个被投资方的全部信息都会完全公开,从微薄到家庭住址到人生经历等等等。未来每个人连住址都将不再是隐私,他无法伪造任何虚假信息,也无法遁逃。这就是我要回答对于认为人需要政府监管才能进行融资的理由,未来不是政府监管你,而是这个世界共同在监管。
十、互联网金融与互联网消费金融区别?
互联网消费金融从本质上讲其实就是网络贷款,消费金融指的是相关的机构或者组织向不同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一种方式,满足提前消费那一类人的需求。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